参考消息
新华社又痛批“投降派”,传递了什么重要信号?
新华社在12月17日发表的文章《崇美跪美的软骨病得治》,可视为意识形态领域继续清算意识形态领域中“崇美”症、“跪美”症的一个信号。新华社在性质上不是普通的媒体,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喉舌之一,新华社发表这种文章表达的观点,政治导向意义明显。
而这已经不是新华社第一次对崇美恐美症发批判之声了。2019年6月,新华社发表题目为《让“投降论”成为过街老鼠》的文章,就对“崇美”“恐美”等“投降”论论调展开颇具力度的批判,当时就被视为中国在意识形态开始向“投降论”宣战的一个重要信号。
新华社发这种文章,肯定不是无的放矢。特朗普执政的四年,让中国的精神跪族们相当难受。特朗普不但在上任不久就宣布将停止向海外负责颜色革命的团伙输送资金,其本人更是让美国政治的很多被媒体长期掩盖的阴暗面来了个集中暴露,仅那一句“政客都是资本家的狗”,就让那些鼓吹美国制度民主的美粉们尴尬至极。随着美国选举尘埃落定,民主党的胜选让那些“崇美”“跪美”的人看到了希望,又开始兴奋起来了。央视网评《警惕“美粉水军”回潮》对此进行了描述:
随着美国大选热度上扬,选举结果逐渐尘埃落定,一些“美分党”又在网上活跃起来,部分公知、大V、媒体账号集体发力,共熬某些政客的“励志鸡汤”,一时间,各类“励志人生故事”广为流传,个别政客与儿子的亲情、与妻子的爱情、与朋友的友情人尽皆知。
数量众多的媒体账号持续刊发相似内容,绝非偶然现象。那些“样式文章”风格一致、笔法相同、套路雷同,旨在鼓吹个别美国政客的“励志人设”,打造其“慈父”“亲民”等形象,进而再度鼓吹美国“人人平等”的“美国梦”,讴歌美国的选举制度。“崇美”“跪美”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许多网民不禁发出“很久没有看过如此壮观的美粉水军了”这样的惊叹。
先是央视网,后是新华社,央媒组团批判“崇美”“跪美”软骨病的背后,给我们更多想象空间。
曾几何时,各种形式的崇美症恐美症,不但在中国肆意横行,而且有那么一段时间,在中国的互联网舆论场上近乎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凡是有利于中国实现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历史事件和现实元素,从抗美援朝一直到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其正面意义,都在这种“政治正确”面前,遭到有组织成体系的否定和解构。于是有了“停等民”、“西吃草”等公知体。
使用这种“政治正确”标准,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加有色眼镜否定着中国的同时,他们也在同时不遗余力的赞美着美国的一切,其症状就是新华社文章说的:“崇美”“跪美”者,往往是逢美必捧、逢中必贬,他们只问立场,不问是非,信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对自己的父母之邦却极尽诋毁唱衰之能事。新华社这篇文章的描写可以说相当到位,抓住了这类人的基本特征。
崇美、媚美、恐美抑或是跪美,具体表现虽有不同,但其内在本质,就是两个字:投降。新华社这次和2019年的那篇文章一样,直指“崇美”“跪美”者的本质:思想上患了 " 软骨病 ",在斗争中甘当 " 投降派 "。
翻翻中国历史,投降派的存在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痼疾,历史上很多民族灾难,就是投降派力量占上风导致的结果。与外部的威胁相比,投降派历来是中国人民最大的威胁。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如果没有投降派从内部掣肘,是很难被外部的对手打败的。终宋一代,从北宋灭亡,到南宋终结,投降派的每一次得势,不但让民族自救的努力化为泡影,而且给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近代,投降派的存在,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和屈辱。
与2019年的文章定调比,新华社这篇文章和央视网评论文章一样,对这种思潮的叫法也有了一些变化,从“那些崇美媚美恐美者”变成“崇美跪美者”了,可以说官方喉舌媒体对于投降派的刻画更为传神了,也说明官方对投降派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一个“跪”字何其传神。这些人不就是精神上跪着不肯站起吗?他们不但自己习惯于跪着仰视美国,而且还看不惯别人站着平视美国。他们跪久了,不但膝盖生了根,而且把“跪”姿当成了姿势正确,还跪出了自我感觉良好。
疫情正在让整个西方社会陷入信任危机,继续在中国玩西方制度崇拜那一套,否定新中国的道路选择,甚至否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注定是不会得人心的。而我们中国崛起,也应该树立更高的目标,带领人类进入更高的文明。美国用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西方文明的最高峰,中国要用社会主义带领东方实现文明的更高发展。实现这样的目标,所需的思想文化条件就是从民族自信到道路自信,沿着这条路径,意识形态的漏洞,正在慢慢补上。这都是先从民间自发开始的,因而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且,因为年轻人的选择,让国人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多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