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正:应倡导“超功利”的家庭教育

  周孝正,1947年(民国36年)7月出生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化中心、直辖市——北平,北京市人,67岁,我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1988年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讲授"当今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和"人口社会学"等课程。进行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应倡导"超功利"的家庭教育

  当下中国,很多家长都向孩子灌输一种所谓的成功教育观念——希望孩子长大后"当大官、发大财"。为了这一目标,不惜扼杀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事实上,这样的"成功"是一剂"毒药",它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以挣钱多少、官位大小作为评判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最终会毁了孩子。

  每个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当总统,怎么可能?一个国家就一个总统。让孩子快乐地长大,长大后能有一技之长,能过上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这其实就是一种成功。作为家长,应该实行这种"超功利"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尽量支持他去做。

  比如,孩子喜欢踢足球,可以支持他踢,甚至可以给孩子找合适的足球教练,找良好的足球练习环境,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没必要非得逼迫孩子进国家队,更不能让孩子的兴趣发展成"厌趣"。像武汉家长苏以彬那样,本来女儿喜欢踢足球,但在家长的逼迫下,违心地每天必须垫球1万次、跑5000米,最终让孩子讨厌踢球,这样的家长就做得过分了。

  另外,一些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考第15名的孩子,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考进前十?";考第六名的孩子,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考进前三?";考95分的孩子,家长会逼问"为什么不能考100分?"。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么做的初衷也能理解,因为只有为孩子树立一个目标,孩子才能更快地进步。

  但是,为孩子树立目标要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而定,不能盲目求大求快。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掌握有度,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

  在具体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相处在同一个家庭的两代人,在观念和方式方法上,总会存在一些冲突或不适应,这种冲突或不适应很多时候会陪伴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在遇到冲突的时候,家长要注意更多地使用良性互动,寻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而不能用恶性互动,激化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总之,总统、老板有人当,厨师、裁缝也得有人当。平常心、不强求,先成人、再成才,很多时候,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帮孩子找准自身定位。在此基础上,多肯定孩子的进步,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种"超功利"的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真正应当倡导的。

  (文章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网站介绍

观光网,一份认识世界的旅游杂志。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图片文章

消息订阅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 订阅我们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