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25 十二月 2020 02:39

黄卫东:为什么环球胡主编反对抵抗?我们能不抵抗吗?

Rate this item
(0 votes)

  最近胡主编在微薄上说(附1):“(中西)双方存在的是意识形态摩擦和冲突,是利益博弈”;“我要重申,中西价值观的共同性要远大于分歧,美国和西方一些人就是要把中美冲突说成是价值观对立,我们决不能掉入他们的话语陷阱,真把中美和中西推向价值观对抗。”

  胡主编的意思十分明白,就是反对在价值观上与西方对抗。在美国主张双方价值观对立,推进对抗的宣示面前,胡主编反对对抗,实际就是主张不抵抗,从而就不会与西方对抗了。郭松民先生指出,“不抵抗,就不会有冲突!这就是胡锡进的逻辑”。

  胡主编说,美国和西方一些人就是要将中美冲突说成是价值观对抗,暗示不是西方主流精英观点。但这些主张中美价值观对抗的美国一些人,是美国负责外交的国务卿为代表,代表的是美国政府的意志,不是民间和半官方观点,不是胡主编这样说话不算数精英的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归结到美国一些人,它们实实在在是美国官方观点,是对美国民间产生巨大影响的观点,而且是美国官方公开宣示的,中美两国价值观方面是对立的。甚至美国精英早就吹响了对立的旗帜,例如,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就公开鼓吹文明冲突论,早已在美国媒体广泛宣传,成为美国众所周知的观点了;中国是美国的对手,如今恐怕早已成为美国大多数民众的信仰了。

  相反,中国主流精英则主张“与国际接轨”,在主流媒体广泛宣传“与国际接轨”,实际就是接受美国和西方推销的一套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也包括价值观,也就是一直就是不抵抗。胡主编就是典型的主张与西方接轨,从而采取不抵抗的支持者和推行者。例如,胡主编每年都会亲自写文章,以社论形式发表,名义上是批评刘晓波,实则是借此介绍刘在美国和西方获得诺贝尔奖,名利双收,甚至在刘死后,仍然不断找机会写文章介绍这一点。胡所主持的环球时报上类似文章也很多,其基本特点就是介绍与西方意识形态靠拢的洋奴们如何在西方被表彰,大获成功,推动更多人向他们学习,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迷信者。2018年末,胡主编甚至在环球时报年会上公开说,“与美西方的关系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虽然中西价值观有非常多的共同点,但最重要的方面是不同的。美国的价值观是维护美国的利益的,而中国的价值观是维护中国利益的。如果利益不同,无论价值观有多少相同点,双方的价值观都是在根本上是不同的。要想两者一致,哪怕是要求主要方面一致,最重要的就是要双方利益一致。

  确实有很多中国的主流精英们试图让人们相信,包括让美国精英相信,中美利益是一致的。例如,某高官在主持中美战略对话的会议上致辞说,“当前中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另一位高官则发言说,“中美经济关系有点像夫妻,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也有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须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础。”

  这都是多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当然,中国的精英们并非仅仅是说说,而是实实在在地给美国精英奉献利益,让美国精英感受到利益一致。典型的就是不断扩大金融开放,让美国精英印钞,“购买”中国工厂等财产。精英们一直在不断扩大开放经济金融主权,直到最近还在推进。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贾根良教授公开质疑精英们,要让美国印钞买光中国了。如今在国内经济界叱咤风云的电子商业,包括网络银行,基本都被外资控制,都是让美国和西方印钞控制的,这都是多年来不断扩大开放经济金融而形成的。

  但是,如今主持美国政府的精英们却仍然是不相信的,而是公开宣示中美利益是对立的。当然,还可能是面对中国精英的不抵抗,更加肆无忌惮地进攻,从而让他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虽然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抵抗,不会象战场上的不抵抗,导致被俘虏和屠杀,不会形成南京大屠杀死亡30万人的惨剧,但长期以来的不抵抗,已经形成了严重后果。就美国方面来看,民意调查表明,美国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的人,已经接近80%,这是一个敌对国家才能达到的比例。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们虽然两党在国内议案方面对立十分严重,只讲党派分歧,常常为此打得不可开交,但在表决对付中国的议案时,都十分一致,很少有反对者。议员们十分热心于发起攻击中国的议案,最近几个月甚至到了每周都能通过几个议案的频繁程度。如果有一天,美国精英们决策军事进攻中国,估计也不会有多少民意反对。这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民众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反战,导致美国不得不承认侵越战争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就国内来看,在“与国际接轨”的宣传下,崇美、媚美、跪美和恐美的国人越来越多,在主流网路上常常一呼百应,粉丝常常以百万计。他们往往站在美国人利益一边,公开维护美国人利益。美国人的悲伤,就能让他们感同身受。

  最严重的是我国香港地区。虽然我们在1997年收回了香港主权,但实行的是港人治港,香港一直保持在英国人培养的华人精英手里,一直实行的是英国的殖民地制度和文化。由于让被英美洗脑的香港华人精英当政,从小就培养香港人鄙视中国文化,向往西方文化,致使香港大部分民众都选择当没有居住权的等外英国贱民,不愿当香港的中国人。这都是主流精英们的主动行动,某精英早就公开说,五十年以后香港也不需要变,暗示大陆要变得和香港一样,实行香港的殖民地制度和文化。保留香港的殖民地制度和文化,也许就是他们所要建立的所谓“改革开放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样板。

  回顾历史,苏联本是与美国实力相当的对手,是和美国一样的霸主。自从苏联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未放松过。他们认为,要从根本上征服苏联,就必须从思想开始,因此长时间对苏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可以说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意识形态渗透是苏联导致意识形态崩溃的重要外部因素。

  西方国家通过攻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向苏联人民灌输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引导人们向往资本主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尽管我们与苏联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竞争,但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打了败仗,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关系都将毫无意义。”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苏联共产党开始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尤其是他所积极推行所谓的“改革”,大肆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论”,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并故意弱化苏共的意识形态建设,使苏共广大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发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甚至出现抵制的现象,最终导致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失败和彻底颠覆。大量被禁止的反共产主义反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纷纷被解禁。“所有的报纸、刊物、电台、电视都为否定苏共和苏联历史的宣传大开绿灯,全国掀起一股反共的浪潮。”

  戈不但放弃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而且放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不仅引发了社会混乱、民族矛盾尖锐、经济崩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下降,更导致苏共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最终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解体后俄罗斯人口长期持续下降,死亡率上升,男性人均寿命下降了10岁之多,人口损失直追二战,给苏联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冷战结束后,美国借助意识形态攻势,在东欧、中东、北非和拉美很多国家爱发动当地洋奴搞颜色革命,颠覆了几十个国家政权,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陷入内乱,因战乱导致的贫困增加的死亡,很多国家更是数以百万计算,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惊天的灾难。这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反抗能力,方便美国扶植代理人,搞殖民统治,从而攫取巨大的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面对美国精英的进攻,我们不能不抵抗。我们必须抛弃“与国际接轨”思维,应借鉴毛泽东时代做法,逼使西方与中国接轨,如当时让美国取消种族隔离制,实际是对黑人等有色人种的歧视制度或者说贱民制度,从而占据大义,反击西方的文化侵略。

  附

  郭松民 | 评胡锡进的新主张:不抵抗就不会有冲突吗? - 学者观点 - 红歌会网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20-12-19/256013.html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崩溃的历史反思- 环球视野 -

  http://www.globalview.cn/html/history/info_34993.html

  黄卫东:与国际接轨实质是与美国推销的殖民地接轨- 民族复兴网 - 手机版

  http://www.mzfxw.com/m/show1.php?classid=15&id=130469

  黄卫东:香港动乱根源是大陆推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民族复兴网 - 手机版

  http://o.mzfxw.com/m/show.php?classid=15&id=128501

  胡主编微薄言论:

  http://static.szhgh.com/p/2426b57dc98ed4b7b95ee01b80cbf7ea.jpg

Read 662 times Last modified on 周五, 25 十二月 2020 03:18

Media

Login to post comments

网站介绍

观光网,一份认识世界的旅游杂志。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图片文章

消息订阅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 订阅我们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