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 User
在市区东北15公里处,主要景点有: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中流砥柱,黄河古栈道,三门峡湖,张公岛等。
三门峡黄河大坝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黄河在三门峡市全长120公里,形成了水势浩渺的壮观景象,其中以黄河大坝景致最为壮观。大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2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三门峡大坝下游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有两条黄河古栈道,一条离河面较高,一条离河面较低。栈道的开凿时间已无法考究,现存最早的石刻出现在东汉桓帝时期(公元50年)。但这方石刻是刻在重修后的栈道上的,可见栈道的开凿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的中流砥柱又被叫做“朝我来”。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7米左右;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也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
景点简介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位于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发现这个遗址,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最厚达4米。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由于以彩绘陶器为特征的文化现象首先在仰韶村发现,故命名为“仰韶文化”,从而使仰韶村遗址闻名中外。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国和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景点简介
嵖岈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可游面积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十大热点景区和18个重点风景区之一。嵖岈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原盆景”、“华夏图腾林”、“地质公园”、“西游记全书”和“东方第一社”之美誉。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嵖岈山,南临驻马店市,距武汉300公里,北靠漯河市,距郑州18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纵贯遂平县境,距景区25公里。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交通条件,缩短了景区与大都市之间的距离,交通方便快捷。
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嵖岈山,处在南北气候的过度地带,四季风光如画。阳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冬,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山上众峰峥嵘,洞壑幽邃,古树参天,绿藤滴翠;山下涓涓细流,湖光倒影,交相辉映,如入仙境。有九大景观、九大奇峰、九大异石、九大名棚、九大仙洞,各类景点200多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许瓒游览崎岈山留下了“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壑十万峰”的绝美诗句,是对嵖岈美景的真实写照。
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嵖岈山,地处中原腹地,山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有春秋时代的“吴王墓”,唐代的“黄巢洞”,明末李自成的“顺天宫”,高迎祥的“点将台”、“高官亭”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杨靖宇。范文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发展革命根据地, 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景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游历嵖岈山广了墨宝真迹——“别是洞天”。清乾隆私访,三上崎岈山,有乾隆沟、乾隆洞为证。包公庙、玉皇大帝庙、关岳庙、五龙宫、八卦亭等景观,无不显示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们平添了一层对嵖岈山的憧憬与向往。
素有“中原盆景”之美誉的嵖岈山,精雕细刻,玲珑剔透。蜜蜡山顶峰细泉缓流,似蜜涂壁;南山万石排空,景观密布;北山浓缩历史,文化厚重;六峰山千姿百态,野趣横生。景区内山青水秀、山水相依,秀蜜湖,天磨湖,琵琶湖、百花湖点缀其间,宛如一幅神奇的山水画卷。原河南省委书记、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游览后,赞誉喳岈山为“天然盆景、中华一绝”。
素有“华夏图腾林”之美誉的嵖岈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是童话的世界、“动物”的王国。青蛙石、剑鱼石、神象石、丞相帽石、母子石、情侣石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石猴、石马、石牛等十二生肖石更是活灵活现,鬼斧神工,展现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华夏图腾”。
素有“地质公园”之美誉的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处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结合部,中国大地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的过渡带,极具地学意义,绝对年龄在1.23亿年左右,对划分燕山中,晚期造山运动,具有划时代的科学意义,(作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岩体经过浸入构造节理的运动,地壳上升裸露地表后的风化剥蚀等内外地质动力综合作用下,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兼具“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峨眉之秀、雁荡之幽”,是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价值。2001年,加拿大地质专家迈克.安环伦院士游览后,评价嵖岈山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高品位的地质公园。2003年,在国家地质公园的评审验收中,我们从黄龙、雁荡山、三峡等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10名的绝对优势,一次性通过验收,荣膺国家级地质公园称号。
素有“西游记全书”之美誉的嵖岈山,又名“石猴仙山”,和西游文化。石猴文化源远流长。唐玄奘多次到崦岈山讲经,两大弟子道全、道一系遂平籍嵖岈山人;明代淮安才子吴承恩避难嵖岈山,看到千奇百怪的象形石,从憨态逼真的醉八戒,惟妙惟肖的睡唐僧、白龙马,活灵活现的七十二石猴和孙悟空的化身石猴王等奇石中获得启迪,撞开了酝酿已久的艺术闸门,创作了惊世之作——《西游记》。1998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总导演杨洁携师徒四人到嵖岈山考察选景,称赞这里是传经的圣地,创作的宝地,《西游记》的发源地,是一部《西游记全书》,选定嵖岈山作为主要外景地,完成了《西游记》(续集)的拍摄工作。
素有“东方第一社”之美誉的嵖岈山,1958年4月20日,诞生了曾经影响一个历史时期进程的全国第—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为了再现公社时期的管理、生产和生活场景,我们按照尊重历史的原则,建成了国家近代历史博物馆。他,作为历史的见证,正在向世人展示那一段曾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而又让人扼腕叹息、沉吟不已的沧桑历史!
经过多年来不断开发建设的嵖岈山,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明显提高。为了把嵖岈山建设成为旅游精品和西游文化的胜地,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旅游名县的目标,加快建设,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嵖岈山风景区培育成为以花岗岩奇特地貌为主要特征, 以西游文化为内涵的,集观光、探奇、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规划合理、管理科学,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原生石景生态旅游示范区。
在新的征程中,嵖岈山风景区将以更加崭新的风姿笑迎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