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your language

  • Get 20% off today with code guanguang. Limited stock!
0 $0.00

河南景区

09 Sep

古城南湖景区

  

景点简介
  商丘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90年历史,古域按八卦修建,外圆内方,形如古钱币,四门及角台保存完整,三千亩城湖水域广阔,古八里廓绿树成荫。城区棋盘式街道、龟背形地势,梅花形水井布局独特而合理。内城周长七里二分五厘,城墙下宽三丈,上宽两丈,高两丈五,四座城门分别叫宾阳门、拱阳门、拱辰门、垤泽门。城廓呈圆形,内城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阴阳合气,招财进宝之意。城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湖环城一周,城廓、城湖、城墙三位一体,其保存之完整,内涵之丰富,国内罕见。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09 Sep

孔子还乡祠

  

景点简介
  商丘夏邑县城北7公里,有一处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这便是被称为“全人类永恒的导师、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还乡祠。

  据古书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今商丘)人。后因宋国内乱,逃亡鲁国,遂成为鲁人。孔子先祖多人均葬于栗,因此,孔子常常到栗祭祖扫墓。根据《礼经》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年轻时曾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58岁又来到宋国。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于是建还乡祠。

  现全国各地都兴建了孔庙,惟此处还乡祠因与孔子渊源深厚,所以规模更大、建筑更加雄伟。全祠占地50亩,有围墙、四门,南门处有一影壁墙,院中一坛,前后有两个大殿,内设孔子像及七十二贤像和孔子的先祖、历代儒学名家的牌位。东西两侧有厢房,院内还有碑林碑刻。1988年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先生还捐赠了3米高的巨型孔子铜像一座。

  整个祠堂建筑完全按照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而且只有孔庙可以使用像皇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顶。所以来到孔子还乡祠,如同进入宫殿,使人感到肃静威严。
 

09 Sep

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

  

景点简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一条害河,自秦汉以来平均三年两次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给商丘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明万历年间工部尚书潘季驯,采用“束水攻沙以水治水”方略,动用了五万民工历时16年,修筑了南北两条大堤,结束了400年的黄河之灾。清末黄河改道,这两道大堤就成了黄河故堤。

  商丘境内保存完好的黄河大堤,长134公里,高10-13米,底宽百米。曲折连绵,逶迤苍莽,雄伟壮观,像一条岿然横卧在豫东大地上的巨龙,是商丘最大最宏伟的历史景观,也是商丘人民战天斗地、战胜大自然的标志。

  现在的黄河故堤夏天鲜花簇簇,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彩蝶飞舞,冬季长堤内外白雪皑皑,长堤高高耸立,蔚为壮观,有“绿色长廊”、“水上长城”之称。

  勤劳的商丘人民从兰考引黄筑坝,建成了6座阶梯式水库,库区清风涟漪,水光熠熠,鸭逐鱼跃,水鸟翻飞,呈现了一派特有的故道景观,有“北国水乡”之称。大堤内外,名胜古迹众多。有双塔遗址、庄周故里、三陵台、仓颉祠、商钧墓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颗故道明珠将越来越异彩斑斓,光彩照人。
 
 


景点交通:
商丘市京龙商贸城乘坐到黄河故道的游览车。

09 Sep

阏伯台

景点简介
  阏伯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上古时,帝喾之子契在此为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因此后人又称他为火神)。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太岁星如果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午出现,叫“阏逢”。卯时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单阏”和“阏逢”比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之间的关系、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称为“阏伯”。契死后,人们就在他生前观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称之为阏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现存阏伯台如墓状,高35米,周长270米,夯土筑成。层层夯土中夹杂不少汉代的瓦片与陶片,可能是汉代所筑。原来的阏伯台因黄河泥沙多次淤积,隐于现存台下。
  阏伯台下的土丘即阏伯始封之商丘。商丘地名即由此而来。阏伯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更显得高大突兀。此台为古代商丘都城一带的最高点,再加之古人认为阏伯台的精气上应商星,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阏伯台看作是商丘的象征。
  阏伯台上现有阏伯庙,为元代建筑。庙宇有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殿宇飞檐走兽,金壁辉煌,为典烈的民族建筑风格。明清以来,几经修葺。1981年又重修。每年五月初七方圆数百里的民众前往朝拜,谓之“朝台”,至二月初二方止。朝台赶会者每天多达数万人。

09 Sep

燧皇陵

  

景点简介
  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有一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三皇之一、火祖燧人氏的墓地。   据《韩非子》、《太平御览》等古书记载: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惯吃生食,茹毛饮血。生食腥臊恶臭,伤害肠胃,易生疾病。后来,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品味美且易消化。但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即熄灭,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   

  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关于燧人氏取火的事,商丘还有另一种说法。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政府对燧人氏陵近些年来不但进行了整修,而且还扩建了陵园,树立了各种各样的石雕,栽种了花草树木,使陵园成了有游览价值的景观。 
 


景点交通:
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北关转盘乘66路公共汽车可至。
 

09 Sep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

  

景点简介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由保安山景区、夫子山景区、芒砀山景区、农科观光区构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北依陇海线、东傍京沪线、西临京九线,有欧亚大陆桥之称的连霍高速公路在景区一旁通过,交通便利,入境快捷,区位优越。高速公路的贯通将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商丘、徐州、连云港七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河南省旅游业“十五”发展规划》已将其列为豫东开发建设的重点景区,是中原沿黄旅游开发带上的东部桥头堡,对于外引内联,东引西进,横向发展大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景区内分布有春秋时期孔夫子周游列国时避雨晒简的夫子避雨处、晒书台;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墓冢,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的碑文;有建立汉代王朝的第一代国君刘邦斩蛇起义、创立汉室的纪念碑,夜照碑体,刘邦高大威武形象跃然欲出,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到此观光时,惊叹不已,挥毫题词“芒砀古迹罕见,奇观名扬天下”。更有规模宏大、品位极高、令人叹为观止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其工程之浩繁、技艺之高超、结构之复杂、布局之严谨,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其中梁孝王夫人李王后墓被中外考古学家称之为“天下石室第一陵”。2000年9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同志在参观汉墓时十分震惊,挥笔题写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

  芒砀山汉陵墓群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孝王陵寝遗址被列为全国“九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汉墓中出去的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及精美玉器、青铜器,堪称稀世珍宝。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展出时引起强烈轰动。汉墓中遗存的“四神壁画”早于敦煌壁画630年,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墓内传奇神秘的黄泉道,古朴雅典的坐便器,原始古老的储冰窖令人悦目增知…… 
 


景点交通:
芒砀山交通十分便利,东距徐州约80公里,西距商丘96公里,南距永城市区33公里。310国道、永砀公路、商萧公路、连霍高速公路贯穿其间,把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与周边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