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your language

  • Get 20% off today with code guanguang. Limited stock!
0 $0.00

河南景区

09 Sep

文峰塔

  

景点简介 文峰塔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今安阳市二中西南侧)。有人把它喻为安阳的象征。此塔形制特殊,上大下小,呈伞状,在我国古塔中极为少见,有人说在国外也是罕见的。   
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寺原建于隋仁寿(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进行两次整修,并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顶有相轮、塔刹。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 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高约2米。登平台进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平台正中矗立着一个高约10米的葫芦状小塔刹,大体和北京北海公园的小白塔相仿。

09 Sep

王相岩

景点简介
王相岩,位于林虑山主峰西侧的石板岩乡,距林州市区25公里。这里峰崖峥嵘,泉瀑飞荡,花木拥翠,风景幽雅,被中外游人誉为“太行之魂”。
  从林州市区出发西北行,穿太行隧道,即可至王相岩。舍车登山,一路可游王相村,观灵芝挂壁,听地下龙吟,钻夏馥洞,赏仰天池,再登绝壁,即有倚壁凌空书斋楼、宝泉飞瀑水帘洞、一步难栈道、仙人洞。王相岩四季可游而绝佳在秋,此时野果满枝,红叶如霞,虽仙境不过如此。
  王相岩景区一带,尚有海拔1600米崖壁间隆冬桃花怒放的桃花洞,盛夏冰覆山岩的冰冰背。石板岩村西北行2公里,白练飞瀑由百米高崖一泻而下。石板岩乡北部,一座水库镶嵌在幽谷间,高峡平湖,碧波荡漾,立于凌空天桥,望高山流水,神清气爽,留连忘返。

09 Sep

黄华神苑景区

景点简介
位于林虑山主峰东侧,山青水秀,云蒸霞蔚,风光旖丽,煞是壮观,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汇古今奇观于一山。有“黄华流水颠倒颠”、“悬流千尺进珠帘”、“酷暑藏冰冰冰洞”等七十二胜景。有战国时期的赵国长城、黄华会馆,东魏高欢避暑宫,隋代的觉仁院,宋代的王母祠、慈明院,明清时期的水帘亭、黄华中院、玉皇阁等建筑群;有金代著名书画家王庭筠在此隐居时创立的黄华书院及历代著名诗赋碑碣七十余通;有石塔群两处和古树名木多株。山顶瀑布飞挂,山谷干湖映辉,云隐奇峰,水绕幽谷,享有“太行最秀林虑峰,林虑黄华更胜名”的赞誉。 

09 Sep

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

景点简介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位于海拔1600余米的林虑山山巅,山道盘旋而上,挺立山头,整个太行山大峡谷和林州盆地风光一览无余。
滑翔运动被称为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它兴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它具有器材简单,刺激性大,趣味性强,参于性广的特点,深受人们尤其是中青年的喜爱。
林虑山现在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体育搭台,旅游唱戏”,一年一度的林州国际滑翔旅游节已成为河南省实施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事业推出的又一个新项目。

09 Sep

太行大峡谷

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是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
  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曾在此留下足迹。商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曾在王相岩居住与生活;东汉末年名士夏馥因“党锢之祸”削发为僧隐居王相岩;明代河北肥乡神道赵得秀在王相岩修身养性,居山不舍;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在王相岩修筑别墅,安度晚年;三国曹丕曾在蚁尖山屯兵立寨,谋划大业;北齐神武帝高欢、明代名将左良玉在桃花洞统帅兵将,南征北战,打天下。建大业。
  这里的人民,从殷商起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雄壮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黄子孙,特别淳朴厚道,真诚善良。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
  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冰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刘秀湖)八大景观. 此外还有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鲁班村南教场。
  旧志曰:“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阳春,风和日丽,万木争荣,鸟语花香;盛夏,青山绿水,林树青葱,叶茂荫深;金秋,红叶似火,菽谷飘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皑皑,垂冰百丈.可谓“步随景移,百里画廊,人间仙境”。

09 Sep

袁林 

  

景点简介
  袁林,是袁世凯的墓园所在处,原名袁公林,简称袁林,当地群众称之为“袁坟”。袁坟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水北岸的临府庄北地,离老城约2.5公里。该墓于1916年6月袁死后开始筹建,1918年6月竣工,是由当时的河南省省长田文烈负责督修的。整个墓区占地约140亩,耗银70余万两。1958年安阳市博物馆建立,馆址设在袁林。
袁林建筑的总体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
  墓区的南端在安阳桥洹水北岸,是一高大的照壁,壁内嵌刻有五个墓徽。照壁之后,往北是半里多长的砖石神道,途有石板桥,神道北端有一玉带形的石拱桥。下桥北去,便是牌楼门,门柱不是传统木质或石料,而是水泥制成的柱子。牌楼门两侧,分立着六角形望柱,四周以白玉雕花栏狮护绕,四角柱头有四个石雕狮子。望柱上雕有日、月、星、辰、山、火、龙、虎、长尾猿、锦鸡等纹饰。望柱上还有一“旸”字乃是将死者由人间引向天堂之意。望柱后边,分立着遥相对称的石象生,有骏马、老虎、狮子、武将、文臣。文臣武将穿着“北洋时代”的服饰,似乎是“洋式翁仲”。中间建有碑亭,内卧一巨形贔屃(bi xi),上竖立一墓碑。碑上刻有“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字,此乃袁之好友、时任民国总统的余世昌手书。穿过碑楼,沿阶而上,便是一座红墙绿瓦的享堂大院。北面正中为景仁堂,东西配房是存放祭器以及僧侣诵经的地方。现今景仁堂内是《殷墟历史陈列》,东西配房是《袁林及袁世凯其人展览》。堂院后是大墓,一派西方陵墓风格。迎面三座铁门,中间两扇门上镶有两个墓徽,其纹饰内容与望柱相同。铁门后是一组用青白石料雕刻的石桌和五供,墓周有三层台基均以虎皮石墙垒砌而成,最后高处为大墓宝顶。
  综观袁林,平面形制仿明清皇陵格局,建筑造型也是传统形式,而墓园则是西洋建筑特色,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很为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