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your language

  • Get 20% off today with code guanguang. Limited stock!
0 $0.00

河南景区

11 Nov

这10种自驾装备,少带一样都不能好好旅行!

 1999年中国出了部蜚声中外的电影,来自张艺谋大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电影看得是感人肺腑,什么是直击心灵的作品?这就是!

  俗话说:想要体验好,装备不能少!对于热爱自驾的你来说,一次自驾旅行,又有什么东西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呢?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些重要的东西~

  随车装备篇

  1、拖车绳

  自驾要面对的路况本来就是复杂的,什么泥泞路、碎石路、攀山涉水在自驾车友看来都是家常菜。爱车假如不幸趴窝了,这荒郊野岭的上哪儿去喊拖车?

  所谓远水不能救近火,有什么比得上同行车友拉一把,跳出窘境。

  而且就情怀上来说,有时候自驾遇上汽车趴窝,得到同行友人帮助,这回忆绝对更加深刻难忘,毕竟互相帮助也是自驾精神之一。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拖车绳分为5吨、10吨、12吨和15吨四种,对于一般的家用车救援来说5吨就够用,如果你开的是SUV且有越野需求,建议选择一个10吨或者更高吨位的拖车绳。

  2、搭电线

  搭电线是个很重要的工具,市场上充斥着很多便宜但比较细的搭电线,购买时还是不能一味贪便宜,一分钱一分货。

  质量差的搭电线承受不了较大的电流,严重的会威胁到人身安全,用有口碑的品牌搭电线,就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货比三家也是买到好货的好方法之一。

  3、对讲机

  车队出行没有对讲机怎么好使!不但可以节约很多手机费用,而且到了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对讲机就显的特别重要。

  如果车队的车超过6辆,就把车队分组。每3辆1组。这样即可以方便驾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追尾。手台每人一台,野营时特方便。

  4、充气泵

  准备了车载充气泵就能为轮胎打气了,通过车内的点烟器插口通电进行打气。

  需要注意一下,在打气时最好是先将车打着,这样做是为了让充气泵能够以最大的功率运转,另外可以避免电瓶没电而打不着车。

  根据车轮的大小可以购买不同功率的充气泵,一般最常见为小轿车充气泵,大型货车与大型客车可以购买专用的充气泵。

  5、工具箱

  现在的汽车基本上都配备了随车的工具,工具基本上都安放在了备胎的位置或是后备厢的两侧,配备的工具有千斤顶、螺栓扳手和拖车连接环。

  这些工具的使用范围是有限的,如果是车辆的其他部位出现问题,我们就没有相应的工具使用。所以建议大家在车上备一套专用的维修工具箱,这对于汽车的简单维修是很有用的。

  6、灭火器

  相信很多车主朋友都没有在车内配备灭火器的习惯,灭火器看似没有用,发生险情时,如果第一时间能用灭火器救火的话,我相信车辆的损失会是很小的。

  一般车载灭火器分为干粉类或者二氧化碳类,但是可能因为设计的不同使用方式也所有区别,所以建议有空时尽可能阅读灭火器使用方式。

  7、急救包

  车内常备急救包也是很有必要的,里面除了有常用药物以外还有消毒好的纱布、绷带等一些常见的急救用品。

  经常在野外驾车的朋友建议根据驾驶的地区特点自行添加医疗用品,做到有备无患。

  8、手电筒

  车内经常备一把手电筒是很有用的,另外现在的车载手电筒不光有简单的照明功能,除了照明以外还具备了安全锤、割绳刀以及爆闪灯等功能。

  如果是非常喜欢户外探险的车友,小帅建议是在车里配一把强光手电筒,在野外时会非常有用。

  9、手套

  想必很多朋友都有换轮胎的经历,在废了半天劲换好轮胎后伸手一看,双手已经是脏的不行了。

  10、等你补充

  

  除了上述九样物品,你觉得还有什么是必不可少的呢?

  

  个性装备篇

  1、头巾

  可以做围脖、头巾、口罩、帽子、吸汗条,睡觉时可以做眼罩。

  尤其是在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灰尘大,头巾可以把整个脸包裹住,用处很大。而且戴了头巾多少还有点专业的感觉~

  2、扑克牌、口香糖

  篝火晚会后或者休息的时候可以打牌消遣。饭后或者开车无聊是吃一颗口香糖很好的。

  3、山地自行车

  自行车可以到汽车去不了的地方,十分有用。

  4、钓鱼器具

  喜欢钓鱼就带。流水潺潺的小溪旁,三五束阳光穿过树冠,打在你身上,瞬间钓鱼人也美成了风景。

  

  5、针线包

  无论是长征的年代还是现代化的军队中,针线包一直是军队的野外必备品。

  当然,现代针线包的功能已经不仅是原来单纯的缝缝补补,针不但可以挑刺,更能在有些时候弯成鱼钩,改善伙食,甚至是救命。

  6、帐篷

  择一处而眠,就是写意~

  7、吊床睡袋

  有了帐篷,加上这吊床和睡袋,完美搭配。

  8、酒

  晚上堆起篝火,车友围着,边吃肉,边喝酒,东扯西拉,天南地北,什么都说一通,笑声朗朗!

警告:为了您与家人的安全

饮酒后万万不可开车!

  车里常备一箱水,两瓶好酒,这可是工具的工具——车友的润滑剂和解乏催梦粬啊。

  9、求生哨

  其实就是一般的哨子,不过在野外,哨子的作用可不是在球场上吹的黑哨。

  现在它可以救你的命。当你遇险时,可以用哨声引来救援,或者吓走一些小动物(如果是老虎、熊等猛兽,那就算了~)。

  10、等你来补充

  

  请允许小帅的故技重施,除了上述九样物品,你觉得还有什么是必不可少的呢?

  

11 Nov

距离郑州仅1小时,竟有一片红叶胜香山!

 

藏在深山里的红叶仙境


 

嵩山少林景区就在郑州市临近的登封境内,清晨乘车出发,1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

 


 

不过你最先看到的不是红色,而是一片金黄色。

 


 

宽敞的大道两边,黄叶片片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引来很多人去拍照。

 


 

最美的是少林寺中的银杏,两排树冠巨大的银杏几乎覆盖了院子的整个上空,人从中间走过去就像进入了画里。

 


 

一串串明晃晃的小扇子从树枝上垂下来,延伸到寺院斑驳的屋顶上。

 


 

有的树枝甚至一伸手就能够着,被红色院墙衬得异常鲜艳。

 


 

少林寺的院落进了一层还有一层,游客很多,殿前烧着香,烟雾缭绕的。

 


 

一般的年轻人游览少林寺,半个小时足以,这个季节大家都聚集在银杏树下拍照。

 


 

令人遗憾的是,不管多好的相机,多好的技术,都无法把眼前的美景完整地记录下来。

 


 

出了寺院大门,沿着门前宽敞的大路一直往前会经过塔林,是历代高僧的墓地,再往前走就上山了。

 

 

嵩山看红叶,建议脚力好的童鞋们不要坐索道,徒步登山,你可以看到路上风景的变化。

 


 

刚开始还是墨绿色的松树和一丛丛的芦苇。

 


 

路边的树叶也是这样微微泛黄。

 


 

越向山上走,看到的树叶就越红,路上还能看到红色、黄色、蓝色的缆车顺着索道来来往往。

 


 

上山的路途很艰难,一段一段陡峭的阶梯,你得存足了劲,一步一步地爬,两边姿态各异的树木簇拥成了连续风景画,足够你路上观赏。

 

 

很多人爬到索道终点就开始休息,不肯往前走了,小妖提醒你,千万不要止步于此,往三皇寨的方向走,你才能看到最美的红叶。

 

 

 

一转过山路,最先看到的就是陡峭的山体,一层一层,好像书页一样,窄窄的栈道镶嵌在山壁上。

 


 

沿着栈道走,一侧是峭壁,一侧是连绵的群山,红色、橘红色、橘黄色、紫色,满眼都是。

 

 

阴雨天气让山里大雾弥漫,山上的红叶被笼罩着,颜色变得很淡,满山遍野的很是壮观。

 


 

左手边的石壁上也生长着小树,也许一个转角就看到红彤彤的叶子从石峰里伸出来。

 


 

今年秋天的冷空气特别多,很多树叶都快要落了,所以现在已经是赏红叶最后的时机。

 


 

从栈道开始到吊桥,再到三皇寨,是观赏红叶最佳的地方,想拍照的小伙伴儿们,一定要留足时间给这一段路啊!

 


 

回程的路建议大家去坐索道,单程索道是50元,在从上向下滑落的过程中,你可以居高临下,俯瞰红叶胜景。

 


 

坐索道这短短的8分钟,会是你在嵩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

 

景区名称:嵩山少林寺景区

红叶时间:10月22日-11月22日

参考票价:少林寺景区成人票100元,索道单程50元,双程80元

详细地址: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

乘车指南:1、郑州汽车中心站每天上午有发往少林寺的空调中巴,票价28元;2、郑州总站、中心站乘坐发往登封市的大巴,票价23元、28元不等,再从登封市乘前往少林寺各景区的旅游专线

自驾路线:郑州-陇海路快速通道-桐柏南路-航海西路-郑卢高速行驶61公里-登封大道-锡海线-嵩山少林风景区,用时约1小时25分

 

 

 

 

11 Nov

羑里城与《周易》

羑里城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北4公里,羑河村东0.5公里处。南距郑州180公里,北距安阳20公里。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这里是国都的近郊。羑里城址南北长106米,东西宽103米,面积10918平方米,高出地面5米许。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并经专家考证,这里是殷商时期的国家监狱遗址。

走近羑里城,牌坊式大门傲然挺立,敦厚壮观。大门外台阶旁有两尊石狮,大门外右侧立有周文王羑里城碑,左侧立有禹碑(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碑记)。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红色花岗岩的周文王塑像,高6米,连基座高9米,位于中心广场。塑像显文王漫步雄姿,形态静中有动,动静有致,相貌魁伟,面容祥和。塑像两边的花圃造型都是按八卦符号设计的,左边是伏羲八卦图,右边是文王八卦图。

再向里走,依次建有演易坊、山门、大殿、文王易碑亭、乾隆御碑图、演易台、二殿、八卦阵等。

羑里城是《周易》的发源地。周文王在羑里被困的漫长岁月里,发奋治学,潜心研究,发明了后天八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147年出生于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内)。姬昌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西伯侯之位,人们称其为西伯昌。姬昌继位时已经45岁了,他严格遵循先祖后稷、公刘和父亲公季的遗训,爱护人民,尊敬老者,保护儿童,招贤纳士。几年工夫,不仅本国人民安居乐业,对他十分爱戴,周边的诸侯国也纷纷表示愿意归附于他。

公元前1075年,商德王帝乙去世,帝辛继位。这位帝辛就是声名狼藉的商纣王。此时,姬昌72岁。商纣王继位之初也曾立志做一位有为的天子,但后来被一些奸臣的恭维所迷惑,不理朝政,沉迷酒色,开始腐败起来,性格也变得专横残暴。

纣王听说九侯的女儿长得漂亮,便娶了过来。但由于这位女子不喜欢他的荒淫,纣王便在盛怒之下将她杀死,还把他的父亲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知道这件事后,就向纣王强言直谏。结果纣王不但不听,反而把鄂侯也杀死了,并将鄂侯的肉做成了肉脯。

姬昌听到这些事情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崇侯虎得知姬昌叹气这件事,便对纣王说,姬昌在国内积德行善,这会儿又流露出不满情绪,说不定会夺取殷商的天下。于是纣王便把姬昌抓起来,囚禁在羑里这座国家监狱中。

羑里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所国家监狱。姬昌走进监狱大门时,已经是82岁的老人。在这里,他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更见不到自己的亲人。据史籍记载,为断绝姬昌与外界的联系,纣王不仅在羑里驻有重兵,还在通往羑里的道路上层层设卡。

姬昌在监狱里无事可做,便开始研究祖上传下来的八卦。想了解国家大事,便用八卦推算一下;想知道亲人的近况,便也用八卦进行推算。

姬昌也喜欢占卜,但在监狱里无法得到那么多乌龟壳,所以无法用龟卜的方式占卜了。不过周文王发现监狱里长着很多蓍草(民间称蚰蜒草或锯齿草),这种草的茎很长,非常适合作为占卜和推演八卦的工具。

蓍草在羑里长得特别茂盛,和别的地方都不一样,现在到那里还能看到演易台下边一方整齐的蓍草园。也许羑里的蓍草是专为姬昌生长的。

姬昌胸怀远大志向,以十分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每天用蓍草推演八卦,将伏羲由太极—两仪—四象先天自然之体的八卦,渗入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且根据每一卦的卦象及天干地支的五行生克关系,写出了判断吉凶的卦辞,由此诞生了六经之首的《周易》。后经孔子等人的修订、补充和完善,本子被固定了下来,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

姬昌在羑里被囚禁7年,在他89岁的时候被释放。之后,他不断南征北伐以扩大自己的领地,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推翻商王朝做着积极的准备。

公元前1050年,姬昌去世,享年97岁,他的次子姬发继位。12年后商王朝被推翻,周取代殷商而据有天下。姬发自称武王,追尊其父为文王。此后,周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周文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偶像之一。

11 Nov

安阳羑里城导游词

安阳羑里城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羑里城,我是你们的导游**。

  羑里城是《周易》发源地位于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为殷纣王囚周文王处,是我国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后第一座国家监狱。

  据《史记》记载,商代末期,国君纣荒淫残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这引起了殷纣王的疑虑。恰在此时,“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熹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侯。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遗址文化层厚约7米,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河南龙山文化和商代晚期以至东周文化遗址。

  明《河南通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北八里羑里城中,昔文王演易之所,后人因建庙焉。岁时有司致祭,3岁一遣使祭享。“清乾隆《汤阴县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羑里城。元大德(公元1927-公元1307年)年间,邑人许仪重修。“之后明成化四年(1468年)知县尚玑、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巡抚魏有本、天启三年(1623年)知县杨朴、清顺治八年(1651年)知县杨藻凤、雍正九年(1731年)知县杨世达均有修葺。如今大殿及塑像、观景台、玩占亭、洗心亭和刻有”文王之声“的大钟等均无存。

  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座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

  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镌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凡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

  拾级而上,山门巍峨屹立。参天的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便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楼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门额上阳镌“演易台”三字。

  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好,游客朋友们,羑里城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安阳羑里城游记二:

  位于安阳南的汤阴县中,有一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监狱—羑里城。

  羑里城坐落于汤阴县城北四公里处,距安阳市约十公里,北面一公里是羑河,南面两公里是汤水。进入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用花岗岩雕成的文王像,雕工十分精湛。接着向右拐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遗址用新建的房子保护了起来,随着导游的声音,我们来到了一口龙头井旁,井水清甜可口,两元钱一杯很珍贵的,据说以前囚禁文王时喝的就是这里的水。

  我们继续向前到一台阶处,顺着导游的指向看到了一个墓,传说这是文王的长子伯邑考的墓,叫“吐儿冢”因为吐和兔是谐音,所以也称“兔儿冢”,当地的人都知道那一片的兔子不能杀,因为那是伯邑考的魂魄的变的,相传在文王囚禁的日子里,纣王把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杀死并把他的肉做成肉饼给文王吃,他每次吃了后都会吐出来埋在一地方,吐的多了就成了一个墓,“吐儿冢“就是吐儿子的意思。

  当然在羑里城最让我兴奋的地方还属八卦阵了,各个阵修的都是千奇百怪,错综复杂,我和妈妈绞尽脑汁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阵,那种刺激只有你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得到的。

  这次羑里城之行,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学会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安阳羑里城游记三:

  到了5日早晨,天仍然下着雨。妈妈说不去了,我心理很不高兴:计划好的事情,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幸好雨渐渐的小了,9点整我们就带上雨具,冒着蒙蒙细雨出发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羑里城。一下车,我感到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雨水已经将羑里城及其周围的空气和路面、树叶、花草等冲洗得干干净净。

  天公作美,这时雨已经停了。由于这两天下雨,虽然现在是旅游旺季,但游人并不很多,买票也不用排很长的队,我们很顺利的进了羑里城大门。一进门一尊高大雄伟的石雕塑像出现在我的眼前,爸爸说这就是周文王。站在台阶下向上望去,真威武呀!

  在大门右侧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羑里城简介。羑里城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相传文王曾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被囚期间,文王发奋治学,潜心钻研,完成了《周易》一书。后人为纪念周文王,在这里建庙塑像,世代祀奉。所以羑里城又叫文王庙。

  沿着小路向前走去,便看到了“演易坊”三个大字。演易坊有正门和左右两个拱门,看起来十分壮观。穿过演易坊,就看到了羑里城大门,城门石阶下,两旁各有一尊身材高大、威风凛凛、雕刻精湛的石狮。过石狮,拾十九级台阶而上是大门,这才算登上了羑里城,大门上方有“周文王演易处”六个砖刻楷书大字。

  在羑里城中部大殿西侧,有一砖石垒砌的高台,高台上有座两层小楼,门额上有一方青石,刻有“演易坊”三字,相传文王当年就是在这里推演易卦的。据导游小姐讲:文王被囚时,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作为人质住在殷都,纣王为了侮辱文王的人格,把伯邑考杀了做成肉汤,强迫文王喝。当时,文王已经算出是自己儿子的肉做的,为了麻痹纣王,忍受屈辱,强将人肉汤咽下。等人走后文王跑到外面将肉吐了出来,这些肉后来都变成了兔子。所以现在羑里城周围的兔子特别多,这里的人也从来不打兔子,即使打也打不着。据说,从前曾有个人想打兔子,结果兔子没打着,枪管炸了,崩瞎了自己的眼。我问:阿姨,真有这么神吗?导游小姐只笑不答。

  我们还观看了文王易碑、乾隆井等处。导游小姐讲:乾隆井以前曾经干枯了,后来重修羑里城时突然自己出水了,到现在从未干枯过……。

  最后,我们走了“八卦阵”。在“八卦阵”后面还有两座新建的庙宇,导游小姐说那是老子庙和孔子庙,目前尚未开放。下次来时我一定到那里看看。

11 Nov

河南濮阳戚城文物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进入戚城景区)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我们面前这一座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颛顼?尚无定论。这一发现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戚城会盟是春秋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在西边看到的是雄伟的古城墙遗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筑便是春秋诸侯会盟举行仪式的会盟台。会盟盛行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活动。会盟各方协议达成后,在会盟台上对天盟誓,然后杀牲取血,饮血坎牲(即喝血后将牲埋起来),对神灵做出信守诺言的保证。主持会盟者叫盟主。那时,盟主多半凭仗自己的实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强扶弱,辅佐周室”的旗号来发号施令。据《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诸侯在卫国会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内容牵涉结盟、背盟、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事宜。面对这座高台,我们仍然可以想见诸侯历次会盟的壮观场面。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曾亲临戚城遗址,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戚城是卫国北部的一个边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好了,戚城文物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

11 Nov

子路墓祠游记

作为与《戚继光》邮票首发相配合的活动,集邮协会在子路祠举办了精品邮展。借此机会,拜谒子路祠。

子路,姓仲名由,子路为其字。子路是孔夫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也是其得意门生。史载,子路初仕鲁,后事卫,任卫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这件事就发生在现在的濮阳市的戚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子路被追封为“卫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由于是从邮票的展室出来,径直到子路墓参观。从祭祀大殿的左侧门入内,便看到是翠柏丛中的牌坊。

子路墓祠游记

子路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孔子曾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思是,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子路可以充当管理兵役的长官。子路是个直筒子,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论语》常可以看到他对老孔提意见。比如,有一次孔夫子去见卫灵公漂亮风流的老婆南子,一去几个时辰不回。子路对老师的行为极为不满,急得老孔语无伦次,最后对天发誓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对的事,就让老天厌弃我,让老天厌弃我。”(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尽管子路常对老师提意见,但他自师从孔子后还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由于子路勇力过人,武艺高强,因之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所以,后人在其牌坊两侧刻上对他的评价,十分中肯。

子路墓祠游记

子路墓祠游记

子路死后,其事迹广为流传。后人为纪念子路,给其封墓立碑,并以其“先进事迹”教育后人(我们现在经常树典型评模范的做法,看来由来久矣,嘿嘿)

子路墓祠游记

子路墓祠游记

子路墓祠游记

神道的两旁有羊、狗的石雕各两座,看其风化程度,不是今人所为。俺原看到牌坊上的小石狮子形态各异,十分有趣,就拍了下来。后来一看,全系今人所作,就删去了。子路墓的封土上,几个孩子正在玩耍,看来,即使你功劳再高、脾气再暴烈或地位再卑贱、性格再懦弱,死后也是一样的下场,无非是作了个馒头馅,任由不懂事的娃娃在头顶动土。所以呀,有些事是不可以强求的,一切要顺其自然,无愧我心,活出一份洒脱、一份自然即可。就象俺的一位高中政治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中用。”呵呵,至理名言哪。

子路墓祠游记

我一直在思量,子路祠究竟何时建的?有没有准确的时间呢?于是俺从一通通古碑查找线索。由于有的石碑年代久远,字迹磨灭,难以辨识,故仅能从一些能看出字迹的石碑中查找。终于,俺在一通名叫《新建卫公仲由墓祠记》中得到发现,子路墓应当建于明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507年,距今500年了。俺在看碑文时,听到有人问:“你对石碑有研究?”扭头一看,一位约三十岁的小伙笑吟吟站在那儿。

“我想查一下子路祠到底建于何时。”

“听老辈人说,这墓建了上千年了。哦,对了,俺姓仲,你看我的身份证。”小伙子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让我看。“俺是海通乡的,村里全姓仲。每到过年,村里人都来这里烧香拜祭。”原来是子路的后人,我本想把墓碑上的年代指给他看,后一想,这也是后人对前贤的尊崇,让他们保存一份美好的传说吧。

子路墓祠游记

子路墓祠游记

从子路墓出来,再到祭祀大殿参观。这就是刚才那个小伙子的村人祭祀子路的地方。

 

子路墓祠游记

    进得殿门,便见子路的塑像立于神龛之内,身佩长剑,浓髯贲张,只是多了些儒雅,少了许威风,不能完全体现子路特立独行的性格。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有人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但我觉得这一评价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夫子的洗礼,但身上的个性始终保留,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人需要有个性,伉直好勇恰恰是子路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所有这些,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大殿的四周,是介绍子路生平的绘画故事,从小到大及从容就义,一路走来,给小孩子还是有点教育意义的。

子路墓祠游记

    出来大殿,举目南望,古玩摊点比比皆是,客流很多,好一个繁华的去处。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子路墓祠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