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istrator

administrator

子时 23:00~1:00 鼠,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丑时 1:00~3:00 牛,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寅时 3:00~5:00 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卯时 5:00~7:00 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辰时 7:00~9:00 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巳时 9:00~11:00 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午时 11:00~13:00 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未时 13:00~15:00 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申时 15:00~17:00 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酉时 17:00~19:00 鸡,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戌时 19:00~21:00 狗,狗开始守门口。

十二时辰,中国式的优雅

亥时 21:00~23:00 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面对结婚这道“复杂”的工序,如果能有一张流程表,自上到下地列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不至于不知所措。小编为你罗列一个最详细的婚礼流程安排表。

PS:这个流程表十分详细正式。各位在参考之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必要的步骤进行采纳哟

一,婚礼筹备计划 

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1.2.确定婚礼预算

1.3.草拟客人名单

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1.5.确定伴郎、伴娘

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1.7.成立婚礼筹备组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二,婚礼前准备

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

2.1.2.发喜贴给亲友

2.1.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2.1.4.网上发布结婚通知

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

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

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

2.2.结婚物品采购

2.2.1.新家布置用品

2.2.1.1.家电、家具

2.2.1.2.床上用品

2.2.1.3.彩色气球

2.2.1.4.彩灯(冷光)

2.2.1.5.纱

2.2.1.6.蜡烛

2.2.1.7.胶布

2.2.1.8.插线板

2.2.1.9.其他物品

2.2.2.婚礼用品订购

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

2.2.2.2.结婚戒指

2.2.2.3.新娘化妆品

2.2.2.4.喜贴、红包、喜字

2.2.2.5.彩带、拉花、喷物

2.2.2.6.烟、酒、饮料

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

2.2.2.8.录像带、胶卷

2.2.2.9.预定鲜花

2.2.2.10.预定蛋糕

2.2.2.11.水果

2.2.2.12.蜡烛

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

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

2.3.2.新郎剪头发

2.4.拍婚纱照

2.4.1.挑选婚纱摄影

2.4.2.预约拍摄日期

2.4.3.拍照

2.4.4.选片

2.4.5.冲印或喷绘

2.5.布置新房

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

2.5.2.布置新房

2.6.确定婚礼主持人

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

2.7.婚宴预约

2.7.1.估计来宾人数

2.7.2.估计酒席数量

2.7.3.选择婚宴地点

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

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

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

2.7.7.预定酒席

2.8.婚礼化妆预约

2.8.1.选择化妆地点

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

2.8.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

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

2.9.婚庆车辆预约

2.9.1.确定婚车数量

2.9.2.选定婚车司机

2.9.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

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

2.9.5.预约婚车

2.10.婚庆影像预约

2.10.1.确定摄影摄像数量

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

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

2.10.4.准备摄像器材

2.10.5.预约摄影摄像

2.11.其他

2.11.1.调换崭新钞票

2.11.2.确定滚床儿童

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

三,婚礼前一天准备

3.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3.1.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

3.1.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分工与筹备组作最后沟通

3.1.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

3.1.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

3.1.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

3.1.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影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

3.2.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3.2.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

3.2.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

3.2.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或闹洞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3.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

3.3.1.最后试穿所有礼服

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

3.3.3.准备两瓶假酒

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

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3.3.5.1.新娘的新鞋

3.3.5.2.结婚证书

3.3.5.3.戒指

3.3.5.4.红包

3.3.5.5.要佩戴的首饰

3.3.5.6.新娘补妆盒

3.3.5.7.糖、烟、酒、茶、饮料

3.3.5.8.焰火道具

3.3.5.9.烛台、婚礼蜡烛

3.4.新郎新娘特别准备

3.4.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

3.4.2.预演背新娘动作

3.4.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

3.4.4.预演交杯酒动作

3.4.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

3.4.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

3.5.准备闹钟

3.5.1确认一只正常工作的闹钟

3.5.2将闹钟调到5点半

四,婚礼当天流程

4.1.化妆

4.1.1. 5:30 起床

4.1.2.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女方娘家附近等待

4.1.3.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

4.1.4. 化妆师红包

4.2.婚车

4.2.1. 6:30 开始扎彩车

4.2.2. 7:00 专车送新郎至女方娘家附近

4.2.3. 7:30 彩车完成

4.2.4. 7:45 专车送新娘回娘家(8:30前到达)

4.2.5. 9:00 所有婚车到达女方娘家

4.2.6. 司机红包

4.3.抢新娘

4.3.1. 8:00 伴郎准备好鲜花、红包

4.3.2. 8:30 新娘回到娘家,藏好新鞋

4.3.3. 8:40 新郎带领兄弟们开始抢人

4.3.4. 8:45 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

4.3.5. 8:55 新郎找新鞋,向女方家人承诺

4.3.6. 9:00 彩带师到位气球到位

4.3.7. 9:05 新郎背新娘出门,彩带,踩气球

4.3.8. 9:10 车队出发

4.4.迎新娘

4.4.1. 10:00 车队到达男方家

4.4.2 10:05 新郎抱新娘进门,彩带,踩气球

4.4.3 10:10 小孩子滚床

4.4.4 10:15 伴娘准备好茶

4.4.5. 10:20 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

4.4.6 10:40 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

4.5.酒店准备

4.5.1 10:00 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

4.5.2 10:10 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签到处等细节

4.5.3 10:30 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柴糖

4.5.4 10:45 彩带师到位酒店门口

4.6.酒店迎宾

4.6.1 10:50 新郎新娘到酒店,彩带

4.6.2 11:00 签到处人员就位

4.6.3 11:00 引导人员门口就位

4.6.4 11:00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

4.7.婚礼仪式

4.7.1. 12:15 主持人准备

4.7.2 12:15 音响准备

4.7.3 12:15 结婚证书、戒指准备

4.7.4 12:15 气球、彩带到位

4.7.8 12:20 奏乐,新人入场,彩带、踩气球,主持人介绍,主婚人致词,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新人父母上台,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新人给父母敬茶,双方父母代表讲话,双方父母退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游戏

4.7.9. 13:00 婚宴正式开始

4.7.10. 13:00 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

4.7.11. 13:15 新郎新娘逐桌敬酒

4.7.12. 14:00 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

4.8.下午休息

4.8.1. 14:00 宾客离开

4.8.2. 14:30 新郎新娘进餐、休息

4.8.3. 14:30 清点所剩烟酒糖等

4.8.4. 14:30 统计晚餐人数

4.9.晚餐

4.9.1. 17:00 通知酒店晚餐准备数量

4.9.2. 18:00 请宾客进晚餐

4.9.3. 20:00 清点所有物品,离开酒店

4.10. 闹洞房

4.10.1. 21:00 开始闹洞房,女方藏结婚证,新郎找结婚证,其它节目自由发挥

4.10.2. 22:30 宾客离开

4.11.摄像摄影

4.11.1.摄像a从新娘化妆开始全程拍摄新娘

4.11.2.摄像b从新郎抢亲开始全程拍摄新郎

4.11.3.摄像c拍摄婚礼仪式全过程

4.11.4.摄影适时拍摄

4.11.5.摄影摄像人员红包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对人的年龄,就有许多不同称谓,而对不同人的不同年龄,又有不同的称谓,且大多都有历史上的典史出处,一直沿传至今,蔚为大观。

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颜师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髮,其色赤。”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汉书·桓郁传》曰:“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龆龀: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陶潜《桃花源记》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曰:“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曰:“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破瓜:谓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三十岁。
举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四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知命:五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艾:五十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耳顺:六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花甲:六十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七十岁。
语出: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耋:七十至八十岁。
《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耄:八十至九十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一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1、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原句:“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爱迪生想强调的是后面。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一向被尊为金科玉律。

原句:“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一直被翻译为: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论根据。

实际上,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质高,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不高,就要教化他们。这和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思想相吻合。

不同的断句,大相径庭的意思。断章取义害死人啊。

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思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变成写夫妻关系的了。

5、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说:“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也就是说,孔子反对“以德抱怨”。但是,由于被人曲解,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6、对牛弹琴

一般认为是指那个音乐家非常愚蠢。

但其实,故事是这样说的:古代的琴师对牛弹奏美妙的音乐时,牛只顾吃草。然而当他模仿苍蝇、牛蝇、小牛的叫声演奏时,那牛不由左右观望。这故事其实表明了古人的机变,说的是和“因人而异”相似的道理。

7、网开一面

一般认为是捕鸟时,把网围三面开一面。

其实真正的意思是这样的:就开一面网等鸟钻进来。当然,这个典故的主旨没有被曲解。

8、人尽可夫

一般认为是指“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说明女子的作风问题。”

但实际上,这只是字面解释,“人尽可夫”本身根本没有奇淫的意思。是后来的夫子理学断章取义,用以戕害女子。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原文:(郑)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

春秋时期,郑厉公深恨相国祭足专政,暗命祭足的女婿雍纠去把其老丈人干掉,就可接任相国的位子。雍纠对老丈人不好,可夫妻感情倒不错。回家后面对老婆有点心虚,被老婆雍姬看出问题,一番逼问,就坦白交待了。

雍姬回家问母亲:“父与夫孰亲?母亲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就是天下男子了。雍姬随将事情原委告知父亲,祭足反杀雍纠,厉公逃往别国,祭足又拥立了郑昭公。

可见,“人尽可夫”现在的意思,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断章取义和曲解。

9、金屋藏娇

一般认为是给小三弄个格外幽会地点。

实际上,这个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当初娶陈阿娇(比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要早)时说的句话:“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所以,金屋藏娇的“娇”实际指的是大老婆啊!

10、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

实际上,“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学者将这句译为:“做好了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曲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正确解释: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12、刑不上大夫

曲解:古时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够公正,所以在高官犯法之后可以不受惩罚,不受刑罚。

实际上,孔子说这句话的原意是,提醒士大夫们要洁身自爱,千万不要触犯法律。而一旦犯法,将有刑具加身,则应赶紧自杀,不能受辱。

13、知识越多越反动

原句:“如果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

主席老人家都不能幸免啊……

1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句话被政治教材曲解为:你不看花,花就不存在。

事实上,王阳明并没有否认花存在这一事实,他的意思是:当你没看到花的时候,花对你也没什么意义;只有你看到花的时候,花的颜色进入你的眼睛,传入你的大脑,你才知道这里有朵花,是这样的颜色。

15、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原句:“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拿破仑想强调的是后面。

16、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的真正意思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

我们一般会把“合理”理解为“合乎人情事理的”,意思大相径庭。

17、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

曲解:指人心灵的广阔和博大。

其实在《悲惨世界》里结合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心的神秘,深邃和可怕。

18、如果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很多人以为牛顿说这句是谦虚,实际上当时牛顿一直在和胡克争夺胡克定律是谁发现的。

这句话是牛顿给胡克的信里提到的。当时是讽刺胡克身高太矮。

19、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句话是美国首任参联会主席、五星上将布莱德利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说的。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句话就是明证。

但事实上,原话是:“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20、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话,多么慷慨激昂啊。但事实上,紧接其后的是:“因此,必须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如果你不信,可以翻一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原文。

21、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的原句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

很明显,他也是想强调后面。

22、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现在的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学,是因为爱因斯坦认为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实际上,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原理。但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虽然爱因斯坦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他信这个上帝不限于基督教的,而是一个万能的造物主。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论”就好像是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

23、只要我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什么悬崖

因为这句话,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被中国人拿来当作信口开河的笑料,成为了西方哲学愚蠢一派的代表。

实际上,原句是:“只要我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什么悬崖。但上帝能够感知。”至少能说明,贝克莱不是个白痴。

 

 

  2016年即将走完,你是如何度过的呢?岁月如歌,有些事需要用心记得,有些事需要安心遗忘。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你这一年的生活,你又会想到哪句?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看开了,什么都不算是事儿。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注:人生起起落落,失落、痛苦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注:都有个做痴人的时候。那种忘却一切,只为一人一事的劲头,当事人又哪个不乐在其中?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与其羡慕别人的幸福,不如多想想常被忽略的身边人。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有的人说不清是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世间杂事着实有点多,有时候极端时就想着:找个没人的地方,自生自灭得了。不过只能想想,最后还得回来过日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人情世故,冷暖自知吧!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南宋】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

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

终不似,少年游。

  ?注:感觉老了,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做了该做的。转机,可能就在下个路口。

  

《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注:成长,总是伴随着失去。所谓物是人非,大抵如是。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如果停留在最初,是不是就不会渐行渐远?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别总想着以后,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谁又知道?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宋】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①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另一说为“且喜无拘无碍”)

  :当前,永远是最重要的。

导读:本文你将看到孩子眼中的“富有”与“贫穷”,被惊住的可能不止他的爸爸!我们成人理解中的财富与好生活,跟孩子所感受到的相比起来,总是那么物质、肤浅。正如孩子看到的,我们物质虽然富有,但是“贫穷”还是如影随形。那么,孩子所谓的富有你认同吗,孩子想要的富有是你能给予的吗?

  

  一位亿万富豪想让他的儿子体验什么叫做贫穷,于是就把他送到乡下的穷亲戚家去亲身体验。他儿子在乡下住了三天三夜。在回家的路上,他父亲在车里问他:“你觉得怎么样?” 儿子回答,很不错。“乡下跟我们家有什么区别吗?”父亲又问。儿子说,有许多不一样。

  

  1. 我们家有一条狗;他们家有四条。

  

  2. 我们家院子里有个游泳池;他们家有个大池塘,水很清,里面还游着各种各样的鱼。

  3. 我们的花园里有电灯照明;他们的院子里有星星和月亮点缀。

  

  4. 我们买饭吃;他们做饭吃。

  5. 我家的花园一直到围墙边,他们的院子一直延伸到天边。

  

  6. 我们使用微波炉做饭;可是他们的木材炊饭比我们的好吃的多。

  7. 我们听CD;他们吃小鸟、青蛙和其它动物的音乐会,当他们在田里工作时,所有美妙的音乐都会伴随着他们。

  

  8. 我们家四周都是围墙;他们家任何时候门都是开着的,迎接朋友们的到来。

  9. 我们与电话,电脑和电视紧密相连;他们与蓝天、碧水、绿草、树荫和家庭紧密相连。

  父亲对儿子的观点很吃惊,最后儿子总结说:“谢谢,爸爸,你让我看到我们有多么的贫穷!”

  么么说说:孩子眼中自有与众不同,道出的这些感悟确实让我们有很多触动,虽说只有三天三夜,孩子可能是一时新奇,因为这个地方的生活与他从小的衣食住行有着大大的不同,但这却是他的真实感受,小小的他重新定义了“富有”与“贫穷”。

  大多数孩子去农村估计都会被农村的脏乱差所吓到,更别说是生活几天,记得湖南台有个节目《变形记》,此节目将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进行互换,互相体验彼此的生活,然后看看生活中的大转变对他们有哪些影响、感触与帮助,节目播出后即引起很多家长关注,觉得这个节目对孩子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很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去尝试一下。对于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初到农村,确实有许不适,父母过多的呵护、丰富的物质生活仿佛早已经将他们内心中的一些本性给磨灭了,城市孩子大多表现为自私、叛逆、图享受。让城市孩子适当的承受一些挫折,经历一些他们本该经历的一些事情,对他们何尝不是一种锻炼,对他们的成长也是很好的促进。

  让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从孩子的成长规律看,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家长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在孩子的人生基础阶段,给他们开设吃苦教育这堂课,能磨砺他们的德行品质,升华他们的人生境界,增强他们的生存生活本领。

  因而可以说,让孩子吃吃苦,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当然,孩子不愿吃苦,拒绝吃苦,并非是孩子的过错,而是父母没有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的结果。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溺爱,让他吃点苦,受点折腾;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

  对孩子的吃苦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逼”着孩子去吃苦,孩子自己不乐意,忍耐力就会降到最低点;加上他们心里明白,父母逼他们去吃苦,是父母对自己平时怕苦的一种惩罚,于是更加强化了“负意识”。

  所以,在这方面,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强迫命令,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而不是“光说不练”,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对于初次装修的人来说买家具选什么木材好是个很难取舍的问题,不同木材制成的实木家具拥有不同的风格,并且价格也相差很大,从上至几十万的红木家具到两三千的普通实木家具,每种实木家具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下不同木材的特点。

黄花梨木与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

一、降香黄檀

降香黄檀,濒危种,海南特产,豆科碟形花亚科的常绿乔木。其木材被称为“黄花梨”,俗称“降压木”,《本草纲目》中叫降香,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压、血脂,其木材木质坚硬,纹理漂亮,是制作古典硬木家具的上乘材料。虽然降香黄檀容易成活,但极难成材,真正成材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生长期,所以早在明末清初,海南黄花梨木种就濒临灭绝。

 

降香黄檀的心材最具价值,栽植后7~8年后形成心材。心材显红褐色,材质致密硬重,纹理细密美观,自然形成天然图案(俗称“鬼脸”),耐腐耐磨,不裂下翘,且散发芳香,经久不退,是制作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乐器和雕刻、镶嵌、美工装饰的上等材料,与进口的酸枝木齐名。其木材经蒸馏后所得的降香油,可作香料上的定香剂。根部心材与树干心材能代降香,供药用,为良好的镇痛剂。

相关文章:木材中的四大名药

二、紫檀

紫檀手串

紫檀别名“青龙木”,属蝶形花科,亚热带常绿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紫檀木入水即沉。紫檀是豆科紫檀属中特别硬重的一类树种统称,是红木中最高级的用材。是一种颜色深紫黑的硬木。最适于用来制作家具和雕刻艺术品。用紫檀制作的器物经打蜡磨光不需漆油,表面就呈现出缎子般的光泽。因此有人说用紫檀制作的任何东西都为人们所珍爱。

紫檀又名:榈木、花榈木、蔷薇木、羽叶檀、青龙木、黄柏木。紫檀直径通常为15厘米左右,树干扭曲少有平直,空洞极多,素有“十檀九空”之说。边材黄褐白色心材橙红黄色少有黑色花纹,有非常细密的布格纹(波痕),木质里含有丰富的橙黄色素,比重1:1以上,纤维组织呈S状结构。管孔内细密弯曲极像牛毛,故有“牛毛纹紫檀”之称。

紫檀木约有十五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木只有一种,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叶紫檀。小叶紫檀,以印度紫檀最优。最早对于紫檀的记载是晋·崔豹的《古今注》,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

紫檀木

“紫”寓意着祥瑞,在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就实属极品,更何况流传至今。加之这些,好像给紫檀木蒙上了一曾更加神秘的色彩。其实欧美人士重视紫檀的程度较我国尤甚,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个15厘米长的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都无不惊讶而羡慕,以为稀有。所以说对于紫檀木“寸木寸金”这样的说法丝毫不为过。

紫檀木分新、老两种。老者色紫,新者色红,都有不规则的蟹爪纹。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颜色呈犀牛角色泽,它的年轮纹大多是绞丝状的,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紫檀鬃眼细密,木质坚重。鉴别新老紫檀的方法,新紫檀用水浸泡后掉色,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在新紫檀上打颜色不掉,老紫檀打上颜色一擦就掉。

小叶紫檀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紫檀能止血、止痛、调节气血。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料还有檀香,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其叶为长卯形,叶尖无花瓣,萼裂为四片,实为核果。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二种。多用作香料,或制成扇骨、箱匣等小器。木质不如紫檀木。

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木是最名贵的木材,由于过于名贵,故紫檀器物比黄花梨的要少。虽然紫檀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拟的。

三、鸡翅木

鸡翅木

鸡翅木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和南美,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清晰,颜色突兀,在红木中属于比较漂亮的木材,有微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鸡翅木,是木材心材的弦切面上有鸡翅(“V”字形)花纹的一类红木。鸡翅木以显著、独特的纹理著称,历来深受文人雅士和广大消费者喜爱。古旧家具市场上鸡翅木有新老之分。王世襄先生将其分为:老鸡翅木“肌理致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纹,尤其是纵切而微斜的剖面,纤细浮动,予人羽毛璀璨闪耀的感觉。”新鸡翅木“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往往浑浊不清,僵直无旋转之势,而且木丝有时容易翘裂起茬。”

四、铁力木(非红木)

铁力木

铁力木是木质最坚硬的一种树,是云南特有的珍贵阔叶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属于金丝桃科铁力木属,常绿乔木,高30米,树干端直,树冠塔形,产于景洪、勐腊、勐海、耿马、瑞丽、潞西等县海拔1300米以下的河谷坡地,性喜湿热,是当地群众喜爱的用材树种,可供军工、造船、建筑、特殊机器零件和制作乐器、工艺美术品之用。铁力木种子含油量达74%,可用于制作肥皂。

铁力木细分可分为两种:粗丝铁力木与细丝铁力木。粗丝铁力木是家具主要用材,色深棕,有时使用过狠会呈现黑色。粗丝铁力木常常皲裂,但裂纹一般很浅,长度也不会超过20厘米。棕眼随木材截断方向不同忽长忽短,有时还呈绞丝状,并分布随意不匀。整体看铁力木、木纹通畅,经常呈现行云流水般的纹理,甚至纹饰美丽近乎鸡翅木,但它与鸡翅木有本质上的不同,即鸡翅木体轻,铁力木体重;鸡翅木棕眼平滑无碍,铁力木棕眼丝丝入肉。知道这些,应该说辨认铁力木不成问题。

在明清两代的家具中,都能寻到铁力木家具的实例,以明式风格为多,毫无疑问,明朝已大量制作铁力木家具了。典型的明式风格的家具比比皆是,而且最为拙朴,意趣高古。

清代中叶以后,优秀的铁力木家具急剧减少,质拙的铁力木家具在商业的冲击下,得不到浮躁社会的青睐。紫檀黄花梨家具诠释着宫廷、贵族,还有文人的奢侈之举,代表着历史上先人们在这一领域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这个最高境界是由一块块像铁力木家具这样优秀的基石堆砌起来的,决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达到最高峰。从这一点论,古拙淳朴的铁力木家具像一个长者,在向古人叙说一个久远而真实的故事。

 

01

去M市培训,与在那个城市生活的大梅约好趁着周五晚上的时间见一面。大梅是我的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她没上高中,而是去了M市打工,后来结婚生子,在那里扎下了根。

晚上七点半的时候大梅匆匆赶来,说:“来晚了,实在不好意思,刚刚把孩子从一个学习班接出来送到另一个学习班,九点半还要再去接。”

我惊讶:“一个晚上要报两个学习班?”

大梅说:“第一个学习班是写作业的,从五点放学到七点,第二个学习班是学英语的,从七点半到九点半。”

没等我细问,大梅接着说:“这才到哪儿啊,明天周六,上午要上奥数,下午上作文,晚上学唱歌,周日的上午学拉丁舞,下午钢琴。时间太紧了,周末连回老家的时间都排不出来,他奶奶想孩子,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从大梅的叙述中,我知道了,很多个周末以及晚上,大梅都是骑着一辆电动车带着儿子奔波在城市的各个学习班之间,儿子去上课,她就去附近的商场,边逛边等儿子,经常是一个班与另一个班的间隔,只有一个小时,娘儿俩也来不及回家,随便买个煎饼、包子什么的在路上解决。

我说:“孩子可真不容易啊!他自己愿意学吗?”

大梅说,他当然不愿意啦,经常耍气,以前还报过一个主持人班呢,哭着闹着死活不去,后来没法只好退了。我也知道他不容易,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就只有现在多付出了。我这辈子上学少,没多大出息,也就这样了,可孩子不一样,他再不能过这种普通人的生活了。

“我就指着洋洋了”。大梅意味深长地加了这么一句,从她的眼里都能看出满含的深切期望。

九点的时候大梅匆匆的和我告别,说这里离培训班远,再不走,接孩子就晚了。

看着她风尘仆仆的背影,想着多少个夜晚和白天,她带着儿子穿梭在通往培训班的路上,突然一种莫名的难过袭上了心头。

02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从孩子在母亲肚子里扎根开始,父母就做好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准备,每天定时做胎教,给孩子听音乐,和孩子对话。等到孩子一出生了,就是各种培养和训练。

到了上幼儿园上小学的时候,更是显现了出来,各种学习各种培训,无非就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全才。带着孩子出去,人家夸一句,这孩子真聪明,这孩子认字儿真多,这孩子长大后准有出息,父母便乐开了花,是的,在家长的心里,一直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期望,而且,他们已经决定,必须要把孩子培养成才。

我也是一样啊。我希望孩子样样都强,而且我觉得儿子长得聪明可爱,样样都好才应该是他的应有的样子才对。

可惜,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他学习从来不用心,上小学的时候每次放学被老师留在办公室里的,总少不了他,隔三差五我便会接到老师的电话通知:“你儿子上课不注意听讲,总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有完成;考试成绩又下降了。”

我急得不行,于是狠狠管教,每天吃过晚饭,就盯着他学习,检查背课文、英语,数学题一遍又一遍地讲。我就不信,不能让他取得好成绩。

可是,即使我使出浑身解数,孩子也是筋疲力尽,收效甚微,常常给他讲了多遍数学题,他还没弄懂,我却气得泪流满面。等他睡下,我洗脸时,看着镜子里自己因生气变成的一副苦瓜脸,顿感悲哀。

要说孩子也是好孩子,平日里有礼貌,懂事儿,经常主动帮着我干家务活。认识他的人谁见了都会夸奖几句。看到这些,作为母亲的我当然也是很欣慰,可是一看到他不论怎么付出,成绩都达不到我要的优秀,就恨的不行,经常前一刻还是温柔的妈妈,后一刻面对他的成绩时就变成了白雪公主的后娘。

为了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给他报学习班,缩短他出去玩儿的时间,强行给他灌输知识,利用一切机会拿成功人士给他励志,弄得孩子很是反感,青春期里有一段时间见了我跟仇人似的。

初一时在一场战争过后,儿子大声质问我:“如果我这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你会怎么样?”

我被问愣了,是的,如果他真的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会怎么样?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一直都认为,他先天聪明伶俐,再加上我们今天不遗余力地付出,他就一定不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我想像着他为生计奔波,挤在人群里匆匆地上下班,去菜市场里买蔬菜馒头,想要更好的东西而舍不得买。我们分明就是在过着这样平凡而普通的日子,但是一想到将来,他也要过,一想,便心疼。

03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拿手机,在QQ空间里流览,发现很久前的一个朋友林居然更新了。林是我多年前在网上认识的朋友,那时她刚刚结婚,年轻漂亮,能歌善舞还写得一手好文章,那时候,我们的文章常常作为邻居发表在同一家报刊上。后来她有了孩子,大概是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不知道为何,林就从茫茫网海里消失了,再也没有了联系,我以为此生不会再见,没想到八年后她却又出现了。

她更新的文章很特别,题目叫做:“擦PP分几步走?”

我感觉好笑,怎么会写这种文章呢?轻点她的头像与她聊天,才知道了她的故事。

她的儿子两岁还不会叫妈妈,才想起去医院检查,一查才知道,是自闭症。她拥有的原来是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说话,不与她交流,常常无缘无故地耍脾气,大哭大闹,拒绝她的拥抱。几年来,为了治孩子的病,她几乎放弃了自已的一切,再没有跳过舞,再没有参加过一场歌唱比赛去过一次歌厅,她不再有时间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她的歌只唱给儿子听,她的笔只为记录儿子的点点滴滴。

她说:“姐,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我一天三遍默默祈求上天,祈求有一天,一觉醒来,他突然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我不要他成什么科学家、文学家这家那家,也不要他赚多少钱,成为多么伟大的人,我只要他成为一个普通人,过上平平凡凡的生活,那样,我做梦都会笑的。”

我沉默了,对着电脑屏幕,泪流了一脸。刚刚,我还在为儿子有一个“当普通人”的想法而暗暗伤神,可是有的人,却为孩子能当一个普通人而默默祈求上天。

有一个长我很多岁的姐姐曾经跟我说过:“孩子越大,要求越低,小的时候我们都盼着他成才,成为了不起的人,随着他渐渐地长大,在他长大的过程中经历了这样那样的波折,你就会发现,你会不断地降低对他的要求,慢慢你会发现,你只希望他能够健康而幸福的生活着,就足够了!”

网上有一个笑言,说这世上有几种笨鸟,一种是先飞,一种是不飞,还有一种是下个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希望这个蛋将来能成为翱翔的鹰。想想好笑,其实,还真是那么个道理,这个世界那么大,普通人那么多,那些出人头地的,必然是凤毛麟角,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我们努力,我们逼迫,就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当我明白了这些后,又重新审视了一下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我们过得不是高大上的日子,没有大把的钱花,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劳动,有房住有衣穿,每天可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心地吃饭聊天,可以用攒下的钱去改善生活,去一趟不远不近的旅游,开阔一下眼界。累了困了,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有一个随时等你回来的家,不是也很好吗?

那个周末跟儿子一起从街上回家,天已经渐渐黑了,路边上卖桔子的摊边围了好多人,我们买了几斤桔子,那个卖桔子的小伙子,快乐地招呼着每一个人,他说:“马上卖完,就可以回家了!”满脸的幸福。

走在路上,我对儿子说:“为了将来过更体面更舒心的生活,我们还是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努力,当然,如果长大了你只能做一个普通人,只要你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普通人,妈妈也很高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每个父母都怀有一颗让孩子成龙成凤的心,但是,即使再努力,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成龙成凤的潜质,那么,就让我们欢快地接受孩子做一个普通人吧,毕竟,能够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普通人,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儿。

注:黑色字体为原文,绿色字体为白话文

《书法秘诀》为清人原著 为清代书家私相传授之钞本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白话译:

凡是想学习书法的人,下工夫可分作三个阶段,初始时要专一,其次要广博,三要脱胎换骨至化境。

每段约三、五年火候才行。初学者取古人的大家,以一人作为宗主(专攻)。找对门庭后,脚根要把牢,朝夕沉没其中,务必使笔笔相似,使人一望就知道是从某家嫡系,纵使有人劝说、讥谤我,都不能为之稍有动摇。

常有一笔或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的,此时犹如头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种地步,往往退缩而灰心。我此时却心更坚,志更猛,功更勤,一往直前,久而久之,则会有部分合辙相应,初段的难处就是这样。此后才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临时各家外形规范,时时铭记于心中,又要常常回顾开始的宗主,将各家的长处默记并归其源处(我理解为原是某家还属某家。不知然否),不为所诱惑,工夫到此,约五、六年可以。

到未段则没有其他方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而又时时出入各家,至无古无今无人无我之境,一直写到极其熟练的程度,忽然开朗,层层深入,洞察古人精奥,我笔底自然迸出天机,变化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受束缚又不脱离的境界,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路小道夫,岂易易哉!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古人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临乐毅论十五日,深悟藏锋之妙;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作为两层悟入,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余廿岁外见东坡书,即知其为偏锋,亦时有此疑,不敢率论,直至癸巳秋,见黄山谷小品于蒋子久家,其中有东坡不善作草书,只用诸葛笔,又云举背作案,倚笔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视此说,二十年不可解之疑,一日豁然冰解矣!

白话译:

书法之路小道,但并不容易!能用笔就是大家、名家,需要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钟太傅(钟繇)的得意处;“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书的赏心悦目处。就此几句,便可体悟古人用之妙。古人每每说弄笔弄字,最可细细品味。临《乐毅论》十五日,深刻体会藏锋的妙意;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这就是悟到二层了。癸巳(注:时间我不能确定)临来仲楼(估为藏书之楼)《十七贴》,深悟转换的妙用;到二十日,又悟到侧左让右的秘诀。余二十多岁时见到苏东坡法书,即猜测其为偏锋,亦时有疑惑,不敢轻意下结论,直至癸巳(应当指年,估计上同)秋,在蒋子久家见黄山谷(庭坚)小品,其中有苏东坡不善写草书,只用诸葛笔,又说弓背伏案,倚笔(估为持笔法)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想此说法,二十年不可解的疑惑,一日而豁然开朗了。

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别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所宗者临三月,觉此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如此三年,然后取所主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入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一时尽悟,可入古人之室矣!

行书点画之间须有草意,盖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寻,而有遒劲萧远之致,必深得回腕藏锋之妙,而以自然出之。其先习黄庭洛神以端其本,其后习各种草书以发其气,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成其格,安得不至妙境。行书之功十倍草书。或曰古人有忙中不作草字,奈何?曰:斯人斯时所未学者,草耳,未学则以为难,理或然欤?或曰:此说误。不及作草者,不及起草再誊真耳。学行书即能通真,学真书不能通行。以此知行书之功不小。

白话译:大凡以学书而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而应当以行书为主,守定一家作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的入微处,然后另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面所学临三月,经此一番,眼力自是不同与前,如此数番,以各家之妙资养我,转变阻塞为变化,再转到入再到妙(此句颇费解,故只能胡乱翻之),这样三年,然后再取所主宗法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显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而得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自会融会贯通,可入古人堂室了。

行书点画之间要有草意,是指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循,而有遒劲萧淡静远之风致,要深得回腕藏锋的妙处,必须自然出笔下墨。如果你先学《黄庭经》《洛神赋》以端正固本,而后学习各种草书用以发启气韵,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定格调,怎能不至灵妙境呢?行书之功十倍于草收。或许你会说:古人有惶恐(注:忙,《康熙字典》可解为“怖”怖,惶也)而不作草书,为什么?答复:此人那时没学草书,草书,没学的人以为难,或许就是这个理吧。或者说:这种说法有误。不能写草书的人,都不能举(起,古有举之意。是举一反三之举)草哪能察(誊疑为詧字,因古书上查不到誊。此字作察解)真书呢。学行书就能通真,学真书却不能通行。可见行书之功不小啊。

锺太傅书,一点一画皆有篆隶之遗,至于结构,不如右军。格之凤翥龙蟠如张芝,如索靖,皆锺一家书,以右军视之,正如太羹元酒不复过而问矣!锺书须玩其点画,如鱼如虫如枯枝如坠石,其旨趣在点画之间,虽古却少变动,简却少蕴藉,于势之一字尚未尽致,若夫王则纯以势胜势,奇而反正,则又秘之又秘矣!

白话译:钟太傅(钟繇)书,一点一画之间皆有篆隶遗意,至于结构,不如右军(王羲之)。如张芝凤翥(古解:飞举也)龙蟠之法式(格亦可作法式解,或感通,此处亦可),如索靖,都是钟繇一家书,在右军看来,正如太羹元酒(太、元均有初的意思,此处未查到,是否为典故,我理解为没熟的羹和酒。不知然否)不复过问(勉强可解)!钟书须玩他的点画,如鱼、如虫、如枯枝、如坠石,其趣旨在点画之间,虽古却少变化,简却少蕴藏,于势一字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而王则纯以势取势,奇反而正,真是神秘又神秘啊。

华亭少时,学李北海,又学米襄阳,于二家盘旋最久,故得李十之二三,得米十之六七。生平虽无所不临,而得力则在此。今后学董者,不得舍李米而竟取董也。盖以董学董终不是董。米中年方临颜。陈中丞好学书,元章授以提笔法,曰以腕抵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曰提笔亦可作小字乎?元章笑顾,小吏取纸书黼黻,赞笔划端严,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因请其法。曰:无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熟矣!

白话译:华亭(董其昌)年少时,学李北海(李邕)书,又学米襄阳(米芾)书,于两家盘旋最久,故得到李书十之二三,得米字十之六七。生平无所不临写,而最得力却在这里。后学董其昌书法的人,不知舍掉李、米而直接学董。如果以董来学董最终得不到董。米芾中年才临颜书(应该是颜真卿)。陈中丞(此名历史上有唐朝和明朝有记录,文中似是宋朝人。资料有限故无法确定)好学习书法,得米元章(米芾)提笔法,说是“以腕抵纸”,则笔端有指力,而无臂力。问道:提笔也可写小字吗?元章笑着答,小吏取纸书黼黻,称赞笔划端严,字如蝇头(形容很小,蝇头小楷),而位置、规模皆仿佛若大字,你说为什么?回答说:没有其他方法,只有从今往后,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而久之自然熟悉了!①

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笔笔合得浑。所以能清能浑者,全在能留得笔住。留笔总在能换处,见之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不肯明言。所谓手授口诀者,试问笔如何能留由,先一步是用腕力,腕力用得不坠之时,方才用留,笔笔既留矣,如何能转,曰,即此提笔之果,能提笔,然又要认得换笔,自然笔笔清,笔笔浑。其法贵在窗下用熟,及临书时,一切相忘,惟有神气飞舞而已。所谓抽刀断水,断而不断是也。观舞剑而悟者,张旭也,斗蛇而悟者,文与可也。舞剑斗蛇最得古人用笔之妙,临来仲楼所刻舞鹤赋五年,字体始定。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如出也收也放也转也。

白话译:八法(永字八法)转换(我理解为八种之间变换),要每一笔分得清楚,又要笔结合得浑(我理解为无痕迹,想来是指笔画转换之间结合部)。之所以能够清而又能浑,全在能留得住笔,留笔是在于能转换,看见转换的地方,用笔一反一正,这是结构用笔,即古人所谓回腕藏锋之秘,只是不肯说明吧了。所谓手授口传诀,试问如何能留的原因,首先是用腕力,腕力用得不下坠时,才能说到留,笔笔既能留了,如何能转?说:此就是提笔的结果啊,能提笔,而又认得转换笔(锋),自然笔清,笔笔浑。得其法贵在书窗下练熟,及临书时,一切都忘,只有神气飞舞而已。所谓抽刀断水,断而不断。

观舞剑而悟得书法的人,是张旭,观斗蛇而悟的人,文与可(文与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本名“文同”),舞剑斗蛇最能得古人用笔之妙。

临“来仲楼”所刻《舞鹤赋》五年,字体才定下来。

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是:出、收、放、转。

余虽得元宰嫡传,初学书时,只临肥本兰亭,三年不辍,又不敢易他贴。介子尝笑其拙。三年后方临董书,旋临官奴贴,又稍涉坡仙北海,旋弃之,遂转学杨少师乐志论,又复有悟,但嫌其结构谨严,无疏散之致,又以舞鹤赋为主,如此二年,遂临二王全帖十册不停手,不下座者,七月及临毕。之后作字更拙陋,无一笔如意。余私心恨之,乃掷笔不敢作书者数月,后又猎心复萌,取旧日所临再虚心奋入,觉此际较从前大有不同,每一字中,又开无限法门,与我相瞻于静对之际,若以精微相合者,然后知古人之妙,未敢轻示后人,又必待后人有一分眼力,则见一分,有十分则见十分也。盖每字有数层悟入者,余乃知之又敛。我胜气淡,我妄心临颜柳欧虞而寝食于褚者,数月于宋之四家,元之一家,明之诸家,皆无所不窥,而独以米老为最,又取从前诸帖,时时拈起,回旋往复屈指计之,不知费几许几月矣!

乙巳春,过昆陵,见王双白,双白见余书静正因偏,告同人曰:此似董而深于少师之法者,元宰之后一人也。因劝余,不必泛临各家,当以董为主,间入少师之法,已足成家传世也。自是始专业华亭,誓以终老。双白髫年,即从董先生游,今六十余矣。董历游南北,双白多从之,故笔法精深,自谓得不传之秘,又亲书三十二字授余,其中有“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十字。余初见以为不然,盖势之一字,余未深明,然每从诸家之说,以为未有不从中锋而得者,今日侧笔,胡为乎第?余从事于此有年,惟此一势字未了得,毋中锋之过乎。归来临帖数百字试双白传法,犹未了解此势字。初秋一病,淹留至十九日不愈,即起坐亭中,见风吹竹叶相迎相亚,忽迫忽避,恍有所得,觉前日半解半阻,至此神悟顿开,涣然冰释矣!羲之云,执笔在手,手不知运,运笔在腕,腕不自执。此四句贵先讲明。透观此语,转腕之法贵矣。次选临古帖,择其佳者摹之,所贵识得弃取,次折笔点画之间一一折开,看其起止,法熟后自臻神化。以上五条乃元宰先生临池妙诀。

白话译:我虽得元宰(董其昌)嫡传,初学书法时,只临肥本兰亭(《定武兰亭肥本》),三年不停辍,又不敢换其他帖。介子(人名,未考证)曾经笑我笨拙。三年后才临董(其昌)书,后又临《官奴帖》,又稍涉猎坡仙北海(李北海,李邕),后又放弃,转学杨少师[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官至少师太保,世称“杨少师”。]《乐志论》,又有所悟,但嫌他的结构过于严谨,无疏散的风致,又以《舞鹤赋》为主,这样二年,随后不停地临二王全帖十册,不下座位,七月临完。之后,作字更拙陋,无一笔能如意。我心里恨啊,于是有几个月丢下笔而不敢再写书,一天突然又萌发写书之意,拿来以前所临的帖,再虚心临习,学得现在比从前大不一样,每一字中,又显现无限门道,和我相对与精微之处,悟得古人书法之妙,不敢轻意示于后人,必等待后人有一分眼力,则能见一分微妙,有十分则见十分微妙。大概每一个字要有数层体悟才能深入,我明白后又聚敛它(我理解为现代词之“总结”不知然否)。我不熟(胜:古字作不熟意)而气薄,忙乱(妄:乱,诞,罔)地临写颜、柳、欧、虞各体而废寝忘食,几个月在宋四家,元一家,明各家之间,无所不窥,而在米芾用力最多,又取从前各帖,时时拈起再临,似这样反复,而屈指算算,已不知多少个日月了!

乙巳年春天,经过昆陵,见到王双白,王双白见我书由于偏于谋正(静,古可作谋解),告诉旁边的人说:这似董而深谙少师书法的,是董元宰(董其昌)后一人而已。因此劝我,不必遍临各家书法,应当以董家笔法为主,间以少师,已足够成家传世了。从此开始专学董华亭(其昌),发誓以此终老。王双白少年就跟随董先生历游,到现在已六十多了(不知此处是六十多岁还是六十多年)。董先生历游南北各地,王双白多跟从着,所以笔法精深,说得不传之秘,又亲自书定了三十二字传授给我,其中有“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十字。我初见不以为然,大概我对势字,还未深明,而每取各家说法,以为没有不从中锋而得书,今日说“侧笔”,从何说起呢?(有中锋哪还有侧笔第二呢——或除中锋外哪还有其他呢?)我从事此有些年,唯这一字没有了解,不是中锋的过错吗?回来后临帖数百字,试双白所传授的方法,还是不能了解这一势。初秋病了一场,一直到十九日才好些,坐在亭子中,见风吹竹叶互相迎送,忽近忽远,仿佛有所悟,觉得前些日子的半解半阻,到此茅塞顿开,突然清楚了!羲之说:执笔在手,手不知运,运笔在腕,腕不自执。这中句贵在先讲清楚了,参透这话,知道转腕重要啊,其次选临古帖,选择好的临摹它,贵在知道取舍,再次折笔点画之间一一折开,察看起止,方法熟练之后自然能神化。

以上五条是董元宰先生临池妙诀。

 

此外,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也。侧笔取势者,于结构处一反一正。所谓锋锋相向,此从运腕得之。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传。徐欣二字,让左侧右可悟势奇而反正。永兴抽刀断水,自谓于道有悟,及舞剑斗蛇龙蟠凤翥诸法,一以贯之矣!又,前人诗云:舵楼一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悟得将军舞剑势,分明草圣折锋时。“势”字最妙侧笔取势,言其书画有锋,势奇而反正也。

白话译:此外,侧笔取势是晋人不传之秘。侧笔取势,是在字的结构处理成一反一正,所谓锋锋相向,这要靠运腕才能得到。大凡书法得势则活,得势则能流传。如:徐、欣二字,让左侧右就可悟到势奇而反正。永兴(虞世南,贞观八年进封永兴县公。因而史称“虞永兴”。)从抽刀断水,悟到书法中的道(可理解为现在的规律),还有舞剑斗蛇龙蟠凤翥各法,均以“道”概括他们!又有前人诗:舵楼一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悟得将军舞剑势,分明草圣折锋时。“势”字最妙在于侧笔取势,说是书画有锋,势奇而反正。

丰南隅《考功》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掌虚指实,意前笔后。此十六字,古人所传用笔之诀也。双钩悬腕,食指中指圆曲如钩,节与母指相齐,而撮管指尖则执笔,挺直大字,运上腕,小字运下腕,不使肉衬于指;让左侧右者,左腕让而居外,右腕侧而居中,当使笔管与鼻准相对,则颌下无奇斜之患;掌虚指实者,指不实则颤掣无准,掌不虚则窒碍无势,三指撮齐,上俯仰,进退往复,垂缩刚柔,曲直钩环,纵横转运,无不如意,则笔在画中而左右皆无病矣;若夫意前笔后,工夫熟后,方可臻也,非纸成堆,笔成冢,安能有此神化。此南隅论临池家法,矜为神妙。以余观之,只是搦管法,至所以运笔并未之及,况让左侧右,注解总非耶?或曰让左侧右,毕竟如何,此拗腕法也,亦只向右边之一法耳。

白话译:

丰南隅(查不到是何人)《考功》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掌虚指实,意前笔后。

这十六个字,是古人所传授的用笔的秘诀。双钩悬腕,食指、中指成圆曲就像钩子,指节和拇指并齐,而撮管的指尖则主持笔,挺直写大字,当运上腕(古“腕”所指有两处:手腕和肘。故“上腕”应为肘解),小字运下腕(下腕应为手腕),不能使肉衬于指(此句颇费解。衬:古作襯,两种意思,一为“近身衣”;另一为“施与”。此处,我想是否可理解为“不能用指肉‘施与’,就是说不能用指尖力施”。);让左侧右,是指左腕让而在外,右腕侧而在内(我理解为:写时左手放在外侧,右手在内侧),应当使笔管与鼻尖相对,这样颌下就没有倾斜的顾虑了;掌虚指实,手指不实(实:此处用力,但并不僵)则笔会颤抖而不准确,掌不虚则字滞碍不得势,三指撮齐,俯、仰,进、退,往、复,垂、缩,刚、柔,曲、直,钩、环,纵、横,转、运,没有不如意的,这样笔尖在笔画之中而笔画左右都没有毛病了,如果意前而笔后,工夫练熟之后,才能功至臻境,不是纸成堆,笔成冢,怎么会有此神化之境呢。这是南隅论临池家法,持为神妙。以我看来,只是搦管法,运笔方法并没有涉及,何况让左侧右,他的解释似是而非吧?或者说让左侧右,无论如何,这应该是“拗腕法”啊,也只是说了“右”这一法而已。

六书象形会意谐声指事转注假借,发笔处收笔处转笔处皆有口授妙诀。又起不孤,伏不寡,亦双白妙语。陈眉公执笔撮于指尖,横担又斜又扁,不肯对客作书,恐人盗去笔法,此与古人执笔稍异。右军执笔向内,大令执笔向外,鲁公执笔真正中锋,今持其墨迹,向日中照之,划中微有一线,其色更黑,画画皆然。三人执笔虽不同,然皆悬腕、悬肘。董先生学大令,邹虎臣则全仿鲁公。

董先生于明朝书家不甚许可,或有推祝枝山者曰,枝山只能作草,颇不入格。于文徵明,但服其能画,于米万钟则更唾之矣。于黄邓稍蒙许可。董用羊毫,其头甚长,约一寸七八分,又略丰美。所谓毫毛茂茂,但笔笔尖耳!用之写小楷、小行或微杂紫毫。若匾额宜用羊毫,字大者,绝不用棕及猪毫。匾额横字,书宜长瘦,不宜扁阔。直竖匾额,高悬七八丈者,上字宜微大,下字宜微小,大字宜笔笔用力,黑多白少,言用笔宜肥也。

白话译:

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谐声、指事、转注、假借,发笔处、收笔处、转笔处皆有口授妙诀。又有起不孤,伏不寡,这也是王双白的妙语。陈眉公执笔撮(撮:三指取也)于指尖,横担(笔横)又斜又扁,不肯对着客人作书,唯恐他人盗去他的笔法,这与古人执笔方法稍有差异。王右军(王羲之)执笔向内,王大令(王献之)执笔向外,颜鲁公(颜真卿)执笔真正中锋,今拿来他的墨迹,对着阳光映照,划中微有一线,其色更黑,每一笔画都有是这样。三个人执笔方法虽然不同,然而都是悬腕、悬肘。董先生学大令,邹虎臣则全仿鲁公。

董先生对于明朝书法家不太首肯,或者有时说到祝枝山:枝山只能写草书,颇不入格。至于文徵明,只佩服他能画,至于米万钟则更是唾弃了。于黄、邓稍有许可。

董先生用羊毫笔,笔头很长,约一寸七八分,又略丰美。所谓毫毛茂茂,笔笔尖!用它写小楷、小行楷或微杂紫毫。若写匾额则宜用羊毫,字大,绝不用棕及猪毫。匾额一般是横字,书宜长瘦,不宜扁阔。直竖匾额,高悬七八丈者,上字宜微大,下字宜微小,大字,宜笔笔用力,黑多白少,说是用笔宜肥也。

凡写字,先小字后大字,先缜密后纵宕,理所必然。王觉斯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一日间断耳。觉斯字,一味用力,彼必误认铁画银钩,所以魔气太大。先生每云,吾书无他奇,但姿态高秀,为古今独步耳。心忘手,手忘笔,笔忘法,纯是天真潇洒。邹虎臣初学书最服膺董先生,及双钩悬腕三年而后成之。又邹虎臣评宋四家书,蔡曰嫩,苏曰俗,黄曰野,米曰贱,以其偏旁欹斜鲜庄雅之度耳。

白话译:

大凡写字,先小字后大字,先缜密后跌宕,顺其自然。王觉斯(王铎)写字,一日临帖,一日创作,这样交互,终身不变。大概临摹不可一日间断。王铎的字,一味地用力,大约他误以为“铁画银钩”应该如此,所以魔气太重。先生(估是指董其昌)每次说道:我书没什么奇异,只是高秀,当为古今独步吧。心忘手,手忘笔,笔忘法,纯是天真而潇洒。邹虎臣初学书法时最佩服董先生,及双钩悬腕三年之后掌握。又邹虎臣评宋四家书,蔡曰嫩,苏曰俗,黄曰野,米曰贱,以其偏、旁、欹、斜、鲜、庄、雅来评价的。

毗陵有“束第”二字,经一尺五六寸,乃元宰书,真得势字。元宰尝云,余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实证者,在起倒收束处耳,过此一关,虽右军父子亦无奈何耳!

白话译:

毗陵有“束第”二字,直径有一尺五六寸,董元宰(其昌)所书,真是得势的字。董元宰曾说,我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得到实证的,是在“起倒、收束”之处,过了此一关,即使右军父子再世亦没有办法了。

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谈此窍也。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怒笔木僵之谓。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之,须悟后始知余言也。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不识,遂以墨猪当之,皆成俗笔。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当于圆熟处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白话译:

倚左侧右是王右军笔势。所谓书迹似奇反而觉得正,世人不能理解啊。字的巧处在于用笔,尤在于用墨。然而不是多见古人书法真迹,不足以与他谈论此窍门啊。大约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又不是怒笔木僵的意思。比如力大这人,能身是力,倒后立即能起,这只有褚河南(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虞永兴(虞世南)得其法,须参悟后才能知道我所说的。颜平原(真卿)屋漏痕、折钗股,说是要藏锋,后人不识,遂以为他的书法是墨猪,都是俗笔。痴人之前不能说梦,要知屋漏痕、折钗股,当在纯熟处求得,不可能朝执笔而暮就得到啊。

庚戍二月二十日华亭论书。内度景有历代内府玉宝及历代名人图章,又有一长印云:“玉皇殿上掌书仙。”此七字甚俗,然朱色如新,是亦一奇。观其语,疑宋徽宗所用之物也。古洲藏此神物,提督马进宝欲得之,以为进京入贡之用。古洲索价虽三千金,亦权意终无售意也。马价六百金,古洲不应。有人献计于马,遂以暗通海上郑成功为名,发兵黑夜围古洲宅,擒置于狱,凡家之所藏尽为马有,不独内景经也。又馈金珠乃得免。后马自京师还,召古洲一饭而已。刘玉少家藏眉公真迹甚多。余昔婆娑其下,见一白纸,便面,横书“闲挥白羽扇”五字,此款极新。山谷小品云,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观眉公此书,方知古人工书无他奇,但能用笔耳。大令草书淳古,殊近伯英,论者以右军草入能品,大令草入神品。余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似右军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耳。山谷谓洛神赋非王子敬书。以字格笔力去之太远,乃米宣猷书。山谷诗云: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瘗(yì)鹤铭,隋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然适能作小楷,亦不能摆脱规矩。客曰:子何不舍子之冻蝇?余无以应,因知此技非得不传之秘者,未易易也。凡欲作书,先端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寡默,如对至尊,则无不美也。褚河南印印泥,张长史锥画沙,颜太师屋漏痕折钗股,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以悟入也。

白话译:

庚戍二月二十日华亭(董其昌)论书。看《内景经》上有历代内府(皇家内府)及历代名人图章,有一第印,字“玉皇殿上掌书仙”这七个字很俗,而印色如新,奇怪,看文字怀疑是宋徽宗所用。古洲(人名)收藏这一神物,提督马进宝相得到它,用作上京进贡给皇帝,古洲要价三千,此也是不愿意卖而出的价,马则给价六百,古洲不答应。有人献计给马进宝,以暗通海上的郑成功为名,发兵夜围古洲家宅,逮捕古洲入狱,他家里所有收藏品尽归马进宝掠取,不仅是《内景经》。又献金珠才将人赊出。后来马从京城回还,也只请古洲吃了一顿饭而已。

刘玉少家藏眉公真迹颇多。余曾在其家,见一白纸,横书“闲挥白羽扇”五字,此款极新。山谷(黄庭坚)小品上说,心能(使)转腕,手能(使)转笔,书字便能如人意。观眉公此书,方知古人工书没有奇处,只是能用笔。

大令(王献之)草书淳古,直逼伯英(张伯英,张芝),评论的人以右军(王羲之)草书入能品,大令草书入神品。我以为右军父子草书比之,外形上,右军似左氏(左丘明),大令似庄周(子),似右军的,惟有颜鲁公(真卿),杨少师(杨凝式)像大令。

山谷说《洛神赋》不是王子敬书。以字格笔力相差太远,乃米芾书。

山谷诗云:小字莫作痴冻蝇(不可作成痴呆又冻僵苍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瘗鹤铭(大字中没有《瘗鹤铭》),隋人作计终后人(隋人用计留给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当然也自成一家)。

然而能作小楷,也不能摆脱规矩。客问:你何不舍你的冻蝇?我无以应对,因为知道此技非得到“不传之秘”的人,不容易得。

凡准备作书,先端坐静思,随意所适(顺其自然),言不出口,气不喘息,沉默,如对至尊,则没有不美的。

褚河南印印泥,张长史锥画沙,颜真卿屋漏痕、折钗股,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从中可以领悟。

 

淳化阁帖,初刻系枣版,银定拓。余友吴天定为余父述古公门人所居,又相怜。余朝夕得把玩后,湖广胡天骝出一册见示,乃二王草书,生动变化,余一见即知为潭帖,在淳化之上。观其后款,果然为二王草书。邢子愿得力于此。淳化秘阁续帖内欧阳太子率更、李太白皆极妙。太白字,天真豪放,逼似其为人,云得力于南唐李后主七法。余见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来仲楼,书种堂正续,二刻鹪了瓴、红绶轩、海鸥堂、青来馆、蒹葭室、众香堂、大来堂、研庐帖十余种,其中惟戏鸿堂、宝鼎斋为最。先生平生学力皆在此二种,其余诸帖,研蚩各半,而最劣者,则青众香也。笔意酷似杨彦仲,疑其伪作也。

白话译:

《淳化阁帖》,初刻是枣木版,银(白色)定拓。余友吴天定对我父述说古时公门人所据有,又相怜惜。我朝夕得以把玩,后来,湖广胡天骝出一册展示给我看,是二王草书,生动变化,我一见即知道为《潭帖》,在《淳化阁帖》之上。观它的后落款,果然为二王草书。邢子愿得力于此。

淳化秘阁续帖内欧阳太子率更、李太白皆极妙。太白字,天真豪放,好似其为人,可以说得力于南唐李后主七法。

我见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来仲楼》,书种堂正续,二刻《鹪了瓴》、《红绶轩》、《海鸥堂》、《青来馆》、《蒹葭室》、《众香堂》、《大来堂》、《研庐帖》十余种,其中只有《戏鸿堂》、《宝鼎斋》为最精。先生平生学力皆在此二种,其余诸帖,精研、粗俗各半,而最劣者,则《青众香》。笔意酷似杨彦仲,疑其伪作也。

 

淳化阁贴,所见诸本,皆系钱文倩物。文倩囊涩,先质六册于一富贾,余四册,余尝见之。其中二王一册,笔法秀宕,下真迹一等,果俊物也,细玩却是潭帖。在明朝唯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拓为最妙,谓之肃本。从宋拓原本双钩勒上石所刻,费数万,较今市本相去天渊焉。

白话译:

《淳化阁贴》,我所见到诸种版本,都是钱文倩物。文倩囊中羞涩,先抵押六册于一富贾,余四册,我曾经见过。其中二王一册,笔法秀宕,下真迹一等,果然是俊物啊,细把玩却是《潭帖》。在明朝只有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拓为最妙,称为《肃本》。从宋拓原本双钩勒石上所刻,费数万钱,较今市本相去天壤。

明朝法贴,大刻有郁冈斋乃王氏所刻,停云馆,乃文氏所刻。郁冈斋,余童年曾见之,不复记忆。停云馆,余见之于张玉立家,其中黄庭、兰亭刻有多种,而帖中所载宋元诸家最详。又涿州冯相公所刻快雪堂,亦备载苏米书,采摭颇精,于晋魏历代之书,十得四五耳。至于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临摹历代大家及自书题跋,精妙绝伦,近则可掩郁冈斋,远则踞诸淳化各种名帖之上,诚罕观也。

白话译:

明朝法贴,大刻有《郁冈斋》乃王氏所刻,《停云馆》,乃文氏所刻。《郁冈斋》,我童年时曾见过,不再记得。《停云馆》,余见之于张玉立家,其中《黄庭》、《兰亭》刻有多种,而帖中所载宋元诸家最详细。又涿州冯相公所刻《快雪堂》,亦备载苏(轼)、米(芾)书法,采拾颇精致,于晋、魏历代的书法,十之得四五。至于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临摹历代大家及自书题跋,精妙绝伦,近代的可以超过《郁冈斋》,远时的则在各种《淳化》各种名帖之上,真是罕见。

余见二王帖十卷,首幅刻右军、大令二像,前六卷皆右军书,后三卷皆大令书,共一百七十余页,末一卷皆名贤题跋,乃金坛李氏所刻。李为元明两朝世家,故能办此。余曾不停手临七月余,后以乏米,质之张氏,得六星后未能赎,可叹耳!

白话译:

我见二王帖十卷,首页刻右军、大令像,前六卷都是右军书法,后三卷都是大令书,共一百七十余页,最末一卷都是名贤题跋,是金坛李氏所刻。李为元、明两朝收藏世家,所以能办到此事。我曾不停临七个多月,后来因为缺米,抵押给张氏,到六星(南斗六星君,正是管理世间一切人、妖、灵、神、仙等生灵的天官。估:此得是指六星出现,但我不知是不是指时间,如果是,则是指多少时间?)后没能赎回,真是可叹啊。

二王有甲戍帖,在淳化之上。宜兴蒋如奇,号邃初,在扬州盐商家得之,价值千金。蒋与刘馀佑同年,蒋死,其子中落,适刘子名芳烈者,为镇江太守,蒋子修谒刘,请看不还,以北寄为辞,及蒋归,然刘所赠不下数百金也,后数年,蒋游京师谒馀佑,又赠数百金。蒋遂不敢言,至今竟为刘氏所有。

白话译:

二王法书有《甲戍帖》,在《淳化》帖之上。宜兴蒋如奇,号邃初,在扬州盐商家得到此帖,价值千金。蒋与刘馀佑同年,蒋死,到他的儿子时家道中落,适刘的儿子名叫芳烈,为镇江太守,蒋子修拜谒刘,借看后不还,以寄往北为推辞,等蒋归家,然后刘所赠钱不下数百金也,以后数年,蒋游京师拜谒馀佑,又赠数百金。蒋于是不敢再说,至今竟为刘氏所据有。

米南宫对宋仁宗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气,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

白话译:

米南宫(芾)对宋仁宗说:蔡京不得笔法,蔡卞得笔法,而缺乏逸气,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

 

余学书十六年,方悟得势字,至二十七年,方悟得三折笔锋。今人把笔无几时,便思挥屏扇纤素,开口便轻议前贤,只是不自知丑态耳。历代名家,各有妙悟,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如两峰出云,忽然自合,如见舞剑器,如见道斗蛇,如闻嘉陵江声,乃于道字方有悟,抽刀断水,总只悟得个势字,是取势又兼用笔,其余三折锋之说,自卫夫人及羲献而后无有问途者,岂知之,固秘之耶。抑得势即三折笔耶,可以不言耶,妙极!

 

白话译:我学书十六年,才悟得“势”字,到二十七年,才悟得“三折”笔锋。今人把笔没有多少时间,便想挥定条屏和扇面(寓意:开始创作),开口就轻率地议论前贤,只是自己不知丑态。历代名家,各有其妙悟,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如两峰出云,忽然自合;如见舞剑器;如见道斗蛇;如闻嘉陵江声;于“道”字才能有悟,在“抽刀断水”处,只悟得个势字,还有取势又兼用笔。其余三折锋之说,自卫夫人及羲献而后无人问津,可以知道,是秘传。如果说:得势即三折笔,则可以不与他说。妙极!

 

落笔要有疏宕纵逸之气,凡作字时,便存此想,不可忽略,然必在极熟之后,笔忘手,手忘笔,方能臻此三折笔法。

元宰以争座位为颜书第一,为其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最为深思。

白话译:落笔要有疏宕纵逸之气,凡作字时,便存此想,不可忽略,然而必须是在极纯熟之后,笔忘手,手忘笔,才能臻于此三折笔法。

元宰(董其昌)以《争座位》为颜(真卿)书中第一,因为其字相连、相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最为深思。

 

学书之人先须笔笔能到古人,及至到处,则须劈破天荒自成一家。秦少游绝爱政黄牛书,问其笔法,政曰:字,心书也。着意则不佳,故每求儿童书以观其神气。

学书的人须先笔能学到古人,等到学到后,则须劈开天荒地自成一家。秦少游绝爱政黄牛(不知何意)书,问其笔法,政说:字,心书也。太着意则不佳,故每求儿童书来观看其神气。②

 

余学书在戊子元旦至甲申二十七年,临摹古帖备极苦心,虽时与古人盘旋,然堂奥未窥也。壬子腊月回山西陈家集,晴窗之下,偶临元宰禅悦一则,忽悟得变化笔法,然非口授,亦不能透彻耳。

我学书在戊子元旦至甲申有二十七年了,临摹古帖用尽苦心,虽常常与古人盘旋,然而却未能窥得堂奥啊。壬子腊月回山西陈家集,晴窗之下,偶临元宰《禅悦》一则,忽然悟得变化笔法,然而不是口授,也不能透彻地悟到。

 

凡临贴到数月之后,工夫沉密则平日笔意反为法所缚,动笔辄更拙滞,不得如意,如须换一两种帖,庶前之所临,活变生动,从不经意处潇洒而出。临小字是日,不得为人写大字,临大字是日,不得为人写小字,若转换数日笔意飞舞,厥迹既佳,大小亦可任意矣!

大凡临帖到几个月后,工夫做得越深,平时里写字笔意反而被法所束缚,灵动之笔往往反拙滞,不能如意,如果换一两种帖,之前的临写,变得生动活泼了,从不经意处潇洒而出。
临小字之是,不得给人写大字,而临大字之日,又不得为别人写小字,如果转换数日后,笔意飞舞,不露痕迹既佳,大小字可任意了。

余十六岁时,过金陵,侄孙直儒家见其五百金所购欧书乐志论墨迹,余极爱之,因屡愿习此种,又苦其难弃前学,心识其法,五十二年未尝语人,后传李锡奇、乐继武及明晋卿子,名观者共传三人焉。在直孺家见颜鲁公争坐位墨迹,在唐版纸上无一字涂抹遗漏,与世所传草稿不同,字形瘦劲奇变,踊跃生动,如龙眼大,后幅并无人题跋,只有数行落年月姓名,但云是鲁公当日誊清,上之当事者,历代藏之。粤西荔波县瑶蛮洞中,传为世宝。万历末,有浙西顾姓者,官于其地,诱而得之,藏于其家。天启间转入吴门韩某之手,直儒用八百金购得之。此卷华亭且未之见,况前此书家乎?宜其题跋之无人也。余得华亭门人传法,眼能小具别鉴,故知其为真迹也。

我十六岁时,经过金陵(现南京),在侄孙直儒家见到他以五百金所购买的欧书《乐志论》墨迹,我极其喜爱,因此,屡次想学习此种书,又苦于难弃以前所学,于是在心里默识其法,五十二年不曾对人说过,后传于李锡奇、乐继武及明.晋卿子,共传三人。在直孺家见到的颜鲁公《争坐位》墨迹,是唐版,在其纸上无一字涂抹遗漏,与世上所传草稿不同,字形瘦劲而奇变,踊跃生动,如龙眼(珍珠的一种)大,幅后并没有人题跋,只有数行落年月姓名,应当说是颜鲁公当日誊清(草稿复写叫"誊",纠正错别字和书写不清楚的地方叫"清"。也就是清理稿件。),上给当事者。历代藏之。粤(两广,广东、广西)西荔波县瑶蛮洞中,传为世宝。明.万历末,有浙西姓顾的人,在此地做官,诱骗而得到,藏于自己家中。天启年间转入吴门韩某之手,直儒用八百金购得。此卷董华亭(其昌)且未见过,况以前书家?自然无人题跋。我得董华亭门人传授书法,眼能小具鉴别力,所以,知道这是真迹。

 

镇江曹次师家藏苏米真迹,来扬求售。米之用笔,顿跌清古,与世所传真壤十纸,相去天渊,即较之方圆庵张志孝碑,亦不相类。乍视之,不知为米书。米老儒古帖,结构盘桓,气魄雄浑,笔意磊落。王双白云:明朝只有一大家,董元宰是也,下此都是名家。总明朝书家论之,可与唐宋匹者,一邓太素,二邹衣白,三倪苏门,四陈眉公,盖太素得力于米而天姿古劲有屈铁之势,全以骨胜,所少者细筋,又无变化,新新之态。至于邹书则中锋悬腕,荧迥刚劲,但拘于颜法,又时伤瘦硬,未能变化耳。若倪书,笔法秀逸,从董脱胎,于历代之法蕴蓄宏深,而出之简远,不似他人着力。陈眉公用笔甚活,自成一家,能于紧处用藏锋,其结构如松柯掩缭,有骨有趣,从苏脱胎,一毫不背。此四人皆亚于董,正是孔门有四哲耳。

镇江(地名)曹次师家藏苏、米真迹,来扬州求(销)售。米芾(真迹中)用笔,顿跌清古,与世上所传壤十纸,相去千里,即使与圆庵张志孝碑相比,亦不相类似。乍看到,不知是米芾书法。米老通(儒:可作通天地解,见《康熙字典》)古帖,结构盘桓,气魄雄浑,笔意磊落。王双白云:明朝只有一大家——董元宰(其昌),余下都是名家。概括明朝书家,可与唐宋匹敌的,一邓太素,二邹衣白,三倪苏门,四陈眉公。大概邓太素得力于米字而天姿古劲有屈铁之势,全以骨胜,所少的是细筋,又没有变化,腥腥作态。至于邹衣白书则中锋悬腕,荧迥刚劲,但拘于颜法,又常伤于瘦硬,未能变化。而倪苏门书,笔法秀逸,从董脱胎,于历代之法蕴蓄宏深,而出之简远,不像其他人着力。陈眉公用笔很活,自成一家,能于紧处用藏锋,其结构如松柯掩映、缭绕,有骨有趣,从苏脱胎,一毫不背。此四人皆亚于董,正像孔门下有四贤哲。

 

凡用新笔,以滚水洗毫二三分,胶腥散毫为之一净则刚健者,遇滚水必软熟,与笔中柔毫为一类,后以指攒圆,且不可令曲,听干三四日后,剔砚上垢,去墨腥,新水浓研,即以前笔饱醮,仍深二三分,不可濡水,随意作大小字百余个,再以指攒圆,直候干收贮,量所用笔头浅深清水缓开,如意中式,然后醮墨,此华亭秘传也。又作字先开笔,开笔之法,先点清水,少歇又点,如此三次,令水透毫,然后取笔向干净砚上旋转捺之,令四面之毫,无一不和,又由浅入深,令四面毫之润处无一丝不齐,酌字大小,以分浅深。若临米,纵小字亦须深开,运用轻重方能随意。若写毕,亦另有秘传。

凡作字时,几上当安笔七八枝或十余枝,若用笔少不如意即弃去另换一枝,勿惜小费致留恶札于世相传。善书者不择笔,此英雄欺人语也。

大凡新笔,要以热水洗毫二、三分,胶腥、散(笔内未扎实)毫,就被洗干净了,而刚健之毫,遇滚水必软熟,又笔中柔毫一类,洗后以指攒(聚)圆,且不可使笔毛弯曲,任其干三四日后,剔除砚台上的墨垢,除去墨腥,用新(干净)水研浓墨,可以用前面的笔饱醮,仍只可深入二三分,不可沾满水,随意作大小字百余个,再以指攒(聚)圆,一直等候笔干再收贮,然后,以所用笔头深浅量取清水缓泡开,达到使其毫居中的样式,然后醮墨,此董华亭(其昌)秘传。

又有作字先开笔,开笔之法,先点清水,少时歇后再点,如此这样三次,令水湿透笔毫,然后取笔向干净砚台上旋转按捺它,使四面的毫毛,无一不相互聚合,再由浅入深,使四面毫的湿润处无一丝不齐,斟酌字的大小,以分浅深。(此处,我理解为看字大小为准,化开笔的长短。不知然否?)。若是临米字,纵使小字也须深开,运用轻重才能如意。若是写完,则另有秘传。

 

凡作字时,几案上应当放笔七八枝或十余枝,若用笔少,不如意即弃去另换一枝,不要怜惜小费,致留恶札于世相传。善书者不择笔,此英雄欺人之语。

凡书字,墨须新磨,重按缓转,则汁细色鲜,书笺纸宜用烟墨,书宣纸宜用胶墨。书熟宣胶墨与烟墨同研乃佳。若纯用烟墨,一经裱后,则墨色晕出,字迹模糊矣。研墨成后,必须令其停十余分钟,乃取笔醮写之,则光彩异常。又,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则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又作字须有胆,胆大则悬腕自足,胆小虽悬肘不成。

书写字,墨要新磨的,研时重按缓转回,则墨汁粒细、墨色新鲜,书写“笺纸”宜用(松)烟墨,书写“(估为:生)宣纸”宜用胶(浓)之墨。书熟宣胶墨与烟墨同研才佳。若纯用烟墨,一经裱后,则墨色洇出,字迹就模糊了。研墨成后,必须使其停留十余分钟,然后再取笔醮写,则光彩异常。又,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则作字有力而气韵生动。又作字须有胆,胆大则悬腕(信心)自足,胆小虽悬肘不成。

 

凡书字,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变美,离之则两伤。临古须要无我,一有我便是已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摄天地清明之气,入指腕间,方能与造化相通,而尽万物之变态,然非穷极古今,一步步脚踏实地,积习久之,纵横变化无适不当,必不能地负海涵,独扛百斛。

书写字,创作时要服膺古人,参摹古意时须要有自己,两者相合,书则会美,相离则两伤。而临写古帖时又须要无我,一有我,便是已意,必儋不能与古人相通消息。摄天地清明之气,入于指腕间,才能与造化相通,而尽万物之变化态势。如果不是穷极古今,一步步脚踏实地,学习累积很久,纵横变化无适不当时,必不能地负海涵,独扛百斛(中国旧时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一斛本来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故知千里者跬步之积,万仞者尺寸之移。孙虔礼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凡临古人,始必求其甚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则相契,在牝牡骊黄之外,斯为神似。宋人谓,颜字学褚,绝不相似。此可悟临古之妙矣!

凡临古人,始在能取,继则能舍。能取易,能舍难,然不能取无由能舍。善学柳下惠,莫若鲁男子,于此可悟舍法。非折骨还父,折肉还母,何从现得清静法身来。

 

余忆七岁时,读书东门王忆峰家,王称道董先生之学,余即慕其为人。余十七岁时,得笔法于南都。所谓手授口诀者,于此始知之。十九岁得宝鼎斋初拓,甚爱之。是时购先生真迹,然余以沉溺八股,既鲜闲暇,又生畏惮,是以不果学。乙酉之变,余家片纸只字都无存者,避乱湖边,教授阅三四年,复购数种。丙戊春,学永兴真书,两月即弃去,仍临肥本兰亭,直到戊子元旦,始落笔志毕生。于此年三月廿四日临所堂大罗经止静太古一则。岁月蹉跎,忽惊老迈,古之书家,自成童即能把笔,如大令六七岁受笔法,一到壮年,名满四方。子昂三十八岁已官就名成。余年四十八始有此志,不知何年得入古人之室,亦帷有立志坚定,工夫不懈,庶几有成耳。

 

大凡临写古帖,开始在于能取,继而在于能舍弃。能取容易,而能舍弃则难,然而不能取,则无从能舍。善学柳下惠,莫若(不超过)鲁男子,到此等,就可悟舍法了。不是折骨还父,折肉还母,何从现得清静法身来(怎么能现出清、净的法身来)。(注:那吒太子。折骨还父。折肉还母。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新修《大藏经》)

 

我回忆七岁时,读书在(城)东门王忆峰家,王称道董先生的学问,我就羡慕其为人。我十七岁时,在南都得到笔法。是所谓的手授口诀,于是才开始知道了。十九岁得宝鼎斋初拓,非常喜爱它。这时开始购先生真迹,然而我因为沉溺八股,鲜(少)有闲暇,又生畏惧、忌惮,因此不能果断学习。乙酉之变,我家片纸只字都没有幸存的,逃避祸乱湖边,教授(估:于私熟),经历三四年后,又购得数种。丙戊春,学永兴真书,两月后即舍弃,仍然临《肥本兰亭》,直到戊子元旦,才开始落笔志在学习董书毕生。于这一年三月廿四日临所堂《大罗经》止静太古一则。岁月蹉跎,忽然惊觉自己老迈,古之书家,自成童年时就能把笔,如:大令(献之)六七岁受笔法,一到壮年,名满四方。赵子昂三十八岁已官就名成。我四十八岁才开始有此志,不知何年得能入古人之室,也只有立志坚定,工夫不懈,或许能有成功之时啊。③

 

折须提笔,转须捻笔,折乃圆,圆乃劲。

习古人书,必须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一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又临古须透一步,翻一局,乃适得其正。古人言,智过其师,方名得髓。此最解人语。

折须提笔,转须捻(我理解为:使笔毫聚集,不可使之散)笔,于是折会圆,圆后才能劲。

学习古人书法,必须专精于一家,至于随手一写,无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学贯众有,但也决不能只此一家。若专此一家,等到得相似以后,只为此一家所掩盖,枉费了一生的气力。又临习古人须参透一步,上一台阶,如此往复,才能得到其正确的法门。古人言,知道的超过其师学的,方能叫作得到其精髓。此才是了解的话语。

 

人必各自立一家,乃可与古人相抗。魏晋迄今,无有一家同者,非由风会迁流,亦缘规模自树。仆常谓,使右军在今日,亦学不得,正恐为古人所盖耳。作书须笔笔有原本乃佳,一笔杜撰便不成字。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其末,未详其本,随意写写耳。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

人必须各自成一家,才可与古人相分庭抗礼。魏晋至今,无有一家相同者,不仅是时风迁移,也还是由于规模是自已树立的。我常说,假使右军活在今天,亦是学不得的,这是因为恐怕他也会被古人所掩盖了。作书须笔笔有来源才佳,有一笔是自己杜撰的便不成字。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他学在末,没有详细了解其本源,随意写写的吧了。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错,通隶法则用笔有法则,此入门的第一正确步骤。

东坡论唐六家书,永禅师骨深称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欧阳率更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褚河南清远潇洒,微杂隶体。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柳少师本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东坡于唐代变迁之迹论之最精,而武断私造之字则置而不论也。北宋书家,东坡及山谷米襄阳大抵高际阔步,气韵轩昂,或诋其棱角怒张则失之过。蔡襄李时亦有声于时。宣和时徽宗留意书法,得杜唐稽一人书法不传。高宗南渡,力图恢复,乃作评书之文,为翰墨志,玩物而已。大旨可宗,惟在羲献,彼何不援羲之之言曰:区区江右,固足以寒心乎!后之学书者,当思有益于国家社会乃可。

苏东坡谈论唐朝六位书家:智永禅师骨深,可以说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后,反能为疏、为淡;欧阳率直,更能妍、紧超群,尤工于小楷;褚河南清远潇洒,微杂隶体。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后来作书的人,实难再下手。柳少师本来学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其言心正则笔正者,不仅是讽谏,理本来就是这样啊。

苏东坡熟悉唐代变迁的轨迹,谈论的最为精妙,而武断、私造之字的现象却置而不谈论。北宋的书家,苏东坡、黄山谷、米襄阳大抵上是高迈阔步,气韵轩昂,或许有人诋讽他们,说是棱角怒张是他们过失之处。蔡襄、李时也有一定声望。宣和时,宋徽宗留意书法,得杜唐稽一人书法,后人不知他的传承。高宗南渡后,力图恢复书法,于是作文评论,为《翰墨志》,只是玩物而已。大旨上可宗法的人,只在羲、献,他为何不援用羲之的话:区区江右,固足以寒心乎!后来学书的人,应当思考有益于国家社会才行。④

宋以后书家,变迁最异者为洪武体或谓之宋字,横细纵角,字体方正,施之刻书,良有裨益,惟文人习之者,除碑版亦无用之者,仅为书手(原为手民)专家之学也。

宋朝以后的书家,变化最大,最奇异的算是“洪武体”或叫作“宋字”,横则细、纵则有角,字体方正,用于刻书,很是实用,但作为文人学习书法,没有多大意义。这种字体除了用于刻碑版之外,只能作为专职抄书的人学用。

凡写榜书,须我之气足盖世,虽字寻丈,只如小楷,乃可指挥如意,有意展拓,即气为字所夺,便书不成。榜书每一字中,必有两笔不用力处,须安顿使简淡,令全字之势,宽然有余,乃能跌荡尽意,此正善用力处。

凡作榜书,不须拘结构长短阔狭,随其字体为之,则差参错落,自成法度,一排比令整齐,便是俗格。

凡榜书,三字须中一字略小,四字须中二字略小,若齐一则高悬起便中二字突出矣。又榜书结构体宜少长,高悬则方,若结体太方则高悬起便扁阔,而势散矣!

凡是写榜书(大字,用于匾等),必须有盖世气慨,虽字大如寻丈(古度量单位),就像写小楷,仍是可以指挥如意,如果有意地去展拓,则气被字所夺,便不能成书了。榜书每一个字中,必有两笔不可用力处,必须安排好,使其简淡,使全字的气势,宽松有余,才能跌荡尽意,这才是善于用力的。

作榜书,不需要拘泥于结构,长短,阔狭,随字体而为,则差参错落,自成法度,一排整齐,便是俗格。

书法主页君注:微信仅允许编辑20000字长度的文章,遂超出部分用图片代替,请各位书友谅解。

 

 

书法入门歌

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

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

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尊。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

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楷书口诀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

  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

  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

  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

  行书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 主笔沉着是关键

  快写简化是特征 连笔轻细不可粗

  伸缩性大变体多 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隶书口诀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魏碑口诀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

  笔法跳跃 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草书要决

  草书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全章一起要贯通 有气有神是精品

  狂草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 字字如惊蛇出洞

  点线变化多姿美 疏密虚实心有数

  气势磅礴态万千 结构布白心畅意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路小道夫,岂易易哉!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古人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临乐毅论十五日,深悟藏蜂之妙;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作为两层悟入,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余廿岁外见东坡书,即知其为偏锋,亦时有此疑,不敢率论,直至癸巳秋,见黄山谷小品于蒋子久家,其中有东坡不善作草书,只用诸葛笔,又云举背作案,倚笔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视此说,二十年不可解之疑,一日豁然冰解矣!

  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别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所宗者临三月,觉此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如此三年,然后取所主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入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一时尽悟,可入古人之室矣!

  行书点画之间须有草意,盖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寻,而有遒劲萧远之致,必深得回腕藏锋之妙,而以自然出之。其先习黄庭洛神以端其本,其后习各种草书以发其气,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成其格,安得不至妙境。行书之功十倍草书。或曰古人有忙中不作草字,奈何?曰:斯人斯时所未学者,草耳,未学则以为难,理或然欤?或曰:此说误。不及作草者,不及起草再誊真耳。学行书即能通真,学真书不能通行。以此知行书之功不小。

  锺太傅书,一点一画皆有篆隶之遗,至于结构,不如右军。格之凤翥龙蟠如张芝,如索靖,皆锺一家书,以右军视之,正如太羹元酒不复过而问矣!锺书须玩其点画,如鱼如虫如枯枝如坠石,其旨趣在点画之间,虽古却少变动,简却少蕴藉,于势之一字尚未尽致,若夫王则纯以势胜势,奇而反正,则又秘之又秘矣!

  华亭少时,学李北海,又学米襄阳,于二家盘旋最久,故得李十之二三,得米十之六七。生平虽无所不临,而得力则在此。今后学董者,不得舍李米而竟取董也。盖以董学董终不是董。米中年方临颜。陈中丞好学书,元章授以提笔法,曰以腕抵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曰提笔亦可作小字乎?元章笑顾,小吏取纸书黼黻,赞笔划端严,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因请其法。曰:无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熟矣!

  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笔笔合得浑。所以能清能浑者,全在能留得笔住。留笔总在能换处,见之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不肯明言。所谓手授口诀者,试问笔如何能留由,先一步是用腕力,腕力用得不坠之时,方才用留,笔笔既留矣,如何能转,曰,即此提笔之果,能提笔,然又要认得换笔,自然笔笔清,笔笔浑。其法贵在窗下用熟,及临书时,一切相忘,惟有神气飞舞而已。所谓抽刀断水,断而不断是也。观舞剑而悟者,张旭也,斗蛇而悟者,文与可也。舞剑斗蛇最得古人用笔之妙,临来仲楼所刻舞鹤赋五年,字体始定。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如出也收也放也转也。

  余虽得元宰嫡传,初学书时,只临肥本兰亭,三年不辍,又不敢易他贴。介子尝笑其拙。三年后方临董书,旋临官奴贴,又稍涉坡仙北海,旋弃之,遂转学杨少师乐志论,又复有悟,但嫌其结构谨严,无疏散之致,又以舞鹤赋为主,如此二年,遂临二王全帖十册不停手,不下座者,七月及临毕。之后作字更拙陋,无一笔如意。余私心恨之,乃掷笔不敢作书者数月,后又猎心复萌,取旧日所临再虚心奋入,觉此际较从前大有不同,每一字中,又开无限法门,与我相瞻于静对之际,若以精微相合者,然后知古人之妙,未敢轻示后人,又必待后人有一分眼力,则见一分,有十分则见十分也。盖每字有数层悟入者,余乃知之又敛。我胜气淡,我妄心临颜柳欧虞而寝食于褚者,数月于宋之四家,元之一家,明之诸家,皆无所不窥,而独以米老为最,又取从前诸帖,时时拈起,回旋往复屈指计之,不知费几许几月矣!

  乙巳春,过昆陵,见王双白,双白见余书静正因偏,告同人曰:此似董而深于少师之法者,元宰之后一人也。因劝余,不必泛临各家,当以董为主,间入少师之法,已足成家传世也。自是始专业华亭,誓以终老。双白髫年,即从董先生游,今六十余矣。董历游南北,双白多从之,故笔法精深,自谓得不传之秘,又亲书三十二字授余,其中有“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十字。余初见以为不然,盖势之一字,余未深明,然每从诸家之说,以为未有不从中锋而得者,今日侧笔,胡为乎第?余从事于此有年,惟此一势字未了得,毋中锋之过乎。归来临帖数百字试双白传法,犹未了解此势字。初秋一病,淹留至十九日不愈,即起坐亭中,见风吹竹叶相迎相亚,忽迫忽避,恍有所得,觉前日半解半阻,至此神悟顿开,涣然冰释矣!羲之云,执笔在手,手不知运,运笔在腕,腕不自执。此四句贵先讲明。透观此语,转腕之法贵矣。次选临古帖,择其佳者摹之,所贵识得弃取,次折笔点画之间一一折开,看其起止,法熟后自臻神化。以上五条乃元宰先生临池妙诀。

  此外,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也。侧笔取势者,于结构处一反一正。所谓锋锋相向,此从运腕得之。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传。徐欣二字,让左侧右可悟势奇而反正。永兴抽刀断水,自谓于道有悟,及舞剑斗蛇龙蟠凤翥诸法,一以贯之矣!又,前人诗云:舵楼一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悟得将军舞剑势,分明草圣折锋时。“势”字最妙侧笔取势,言其书画有锋,势奇而反正也。

  丰南隅《考功》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掌虚指实,意前笔后。此十六字,古人所传用笔之诀也。双钩悬腕,食指中指圆曲如钩,节与母指相齐,而撮管指尖则执笔,挺直大字,运上腕,小字运下腕,不使肉衬于指;让左侧右者,左腕让而居外,右腕侧而居中,当使笔管与鼻准相对,则颌下无奇斜之患;掌虚指实者,指不实则颤掣无准,掌不虚则窒碍无势,三指撮齐,上俯仰,进退往复,垂缩刚柔,曲直钩环,纵横转运,无不如意,则笔在画中而左右皆无病矣;若夫意前笔后,工夫熟后,方可臻也,非纸成堆,笔成冢,安能有此神化。此南隅论临池家法,矜为神妙。以余观之,只是搦管法,至所以运笔并未之及,况让左侧右,注解总非耶?或曰让左侧右,毕竟如何,此拗腕法也,亦只向右边之一法耳。

  六书象形会意谐声指事转注假借,发笔处收笔处转笔处皆有口授妙诀。又起不孤,伏不寡,亦双白妙语。陈眉公执笔撮于指尖,横担又斜又扁,不肯对客作书,恐人盗去笔法,此与古人执笔稍异。右军执笔向内,大令执笔向外,鲁公执笔真正中锋,今持其墨迹,向日中照之,划中微有一线,其色更黑,画画皆然。三人执笔虽不同,然皆悬腕、悬肘。董先生学大令,邹虎臣则全仿鲁公。

  董先生于明朝书家不甚许可,或有推祝枝山者曰,枝山只能作草,颇不入格。于文徵明,但服其能画,于米万钟则更唾之矣。于黄邓稍蒙许可。董用羊毫,其头甚长,约一寸七八分,又略丰美。所谓毫毛茂茂,但笔笔尖耳!用之写小楷、小行或微杂紫毫。若匾额宜用羊毫,字大者,绝不用棕及猪毫。匾额横字,书宜长瘦,不宜扁阔。直竖匾额,高悬七八丈者,上字宜微大,下字宜微小,大字宜笔笔用力,黑多白少,言用笔宜肥也。

  凡写字,先小字后大字,先缜密后纵宕,理所必然。王觉斯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一日间断耳。觉斯字,一味用力,彼必误认铁画银钩,所以魔气太大。先生每云,吾书无他奇,但姿态高秀,为古今独步耳。心忘手,手忘笔,笔忘法,纯是天真潇洒。邹虎臣初学书最服膺董先生,及双钩悬腕三年而后成之。又邹虎臣评宋四家书,蔡曰嫩,苏曰俗,黄曰野,米曰*,以其偏旁欹斜鲜庄雅之度耳。

  毗陵有“束第”二字,经一尺五六寸,乃元宰书,真得势字。元宰尝云,余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实证者,在起倒收束处耳,过此一关,虽右军父子亦无奈何耳!

  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谈此窍也。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怒笔木僵之谓。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之,须悟后始知余言也。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不识,遂以墨猪当之,皆成俗笔。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当于圆熟处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多宝塔碑,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不如晋,遂专仿黄庭经及锺元常宣示表、戎辂表、丙舍帖,凡三年,自谓偪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比。游嘉兴,得亲观项子京家藏古人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譬如香岩和尚,一经洞山问倒,愿一生作粥饭僧,余亦愿焚笔砚矣。然自此,渐渐有心得,今将二十七年,犹作随波逐流书。虽翰墨小道,其艰如此,况学道乎?

  庚戍二月二十日华亭论书。内度景有历代内府玉宝及历代名人图章,又有一长印云:“玉皇殿上掌书仙。”此七字甚俗,然朱色如新,是亦一奇。观其语,疑宋徽宗所用之物也。古洲藏此神物,提督马进宝欲得之,以为进京入贡之用。古洲索价虽三千金,亦权意终无售意也。马价六百金,古洲不应。有人献计于马,遂以暗通海上郑成功为名,发兵黑夜围古洲宅,擒置于狱,凡家之所藏尽为马有,不独内景经也。又馈金珠乃得免。后马自京师还,召古洲一饭而已。刘玉少家藏眉公真迹甚多。余昔婆娑其下,见一白纸,便面,横书“闲挥白羽扇”五字,此款极新。山谷小品云,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观眉公此书,方知古人工书无他奇,但能用笔耳。大令草书淳古,殊近伯英,论者以右军草入能品,大令草入神品。余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似右军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耳。山谷谓洛神赋非王子敬书。以字格笔力去之太远,乃米宣猷书。山谷诗云: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瘗鹤铭,隋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然适能作小楷,亦不能摆脱规矩。客曰:子何不舍子之冻蝇?余无以应,因知此技非得不传之秘者,未易易也。凡欲作书,先端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寡默,如对至尊,则无不美也。褚河南印印泥,张长史锥画沙,颜太师屋漏痕折钗股,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以悟入也。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使人甚爱,次见之则得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其不合者盈眼矣。故观今人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之字,如观钟鼎,行行须求合法,字字须求生动。

  淳化阁帖,初刻系枣版,银定拓。余友吴天定为余父述古公门人所居,又相怜。余朝夕得把玩后,湖广胡天骝出一册见示,乃二王草书,生动变化,余一见即知为潭帖,在淳化之上。观其后款,果然为二王草书。邢子愿得力于此。淳化秘阁续帖内欧阳太子率更、李太白皆极妙。太白字,天真豪放,逼似其为人,云得力于南唐李后主七法。余见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来仲楼,书种堂正续,二刻鹪了瓴、红绶轩、海鸥堂、青来馆、蒹葭室、众香堂、大来堂、研庐帖十余种,其中惟戏鸿堂、宝鼎斋为最。先生平生学力皆在此二种,其余诸帖,研蚩各半,而最劣者,则青众香也。笔意酷似杨彦仲,疑其伪作也。

  淳化阁贴,所见诸本,皆系钱文倩物。文倩囊涩,先质六册于一富贾,余四册,余尝见之。其中二王一册,笔法秀宕,下真迹一等,果俊物也,细玩却是潭帖。在明朝唯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拓为最妙,谓之肃本。从宋拓原本双钩勒上石所刻,费数万,较今市本相去天渊焉。

  明朝法贴,大刻有郁冈斋乃王氏所刻,停云馆,乃文氏所刻。郁冈斋,余童年曾见之,不复记忆。停云馆,余见之于张玉立家,其中黄庭、兰亭刻有多种,而帖中所载宋元诸家最详。又涿州冯相公所刻快雪堂,亦备载苏米书,采摭颇精,于晋魏历代之书,十得四五耳。至于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临摹历代大家及自书题跋,精妙绝伦,近则可掩郁冈斋,远则踞诸淳化各种名帖之上,诚罕观也。

  余见二王帖十卷,首幅刻右军、大令二像,前六卷皆右军书,后三卷皆大令书,共一百七十余页,末一卷皆名贤题跋,乃金坛李氏所刻。李为元明两朝世家,故能办此。余曾不停手临七月余,后以乏米,质之张氏,得六星后未能赎,可叹耳!

  二王有甲戍帖,在淳化之上。宜兴蒋如奇,号邃初,在扬州盐商家得之,价值千金。蒋与刘馀佑同年,蒋死,其子中落,适刘子名芳烈者,为镇江太守,蒋子修谒刘,请看不还,以北寄为辞,及蒋归,然刘所赠不下数百金也,后数年,蒋游京师谒馀佑,又赠数百金。蒋遂不敢言,至今竟为刘氏所有。

  米南宫对宋仁宗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气,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

  余学书十六年,方悟得势字,至二十七年,方悟得三折笔锋。今人把笔无几时,便思挥屏扇纤素,开口便轻议前贤,只是不自知丑态耳。历代名家,各有妙悟,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如两峰出云,忽然自合,如见舞剑器,如见道斗蛇,如闻嘉陵江声,乃于道字方有悟,抽刀断水,总只悟得个势字,是取势又兼用笔,其余三折锋之说,自卫夫人及羲献而后无有问途者,岂知之,固秘之耶。抑得势即三折笔耶,可以不言耶,妙极!

  落笔要有疏宕纵逸之气,凡作字时,便存此想,不可忽略,然必在极熟之后,笔忘手,手忘笔,方能臻此三折笔法。

  元宰以争座位为颜书第一,为其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最为深思。

  学书之人先须笔笔能到古人,及至到处,则须劈破天荒自成一家。秦少游绝爱政黄牛书,问其笔法,政曰:字,心书也。着意则不佳,故每求儿童书以观其神气。

  余学书在戊子元旦至甲申二十七年,临摹古帖备极苦心,虽时与古人盘旋,然堂奥未窥也。壬子腊月回山西陈家集,晴窗之下,偶临元宰禅悦一则,忽悟得变化笔法,然非口授,亦不能透彻耳。

  凡临贴到数月之后,工夫沉密则平日笔意反为法所缚,动笔辄更拙滞,不得如意,如须换一两种帖,庶前之所临,活变生动,从不经意处潇洒而出。临小字是日,不得为人写大字,临大字是日,不得为人写小字,若转换数日笔意飞舞,厥迹既佳,大小亦可任意矣!

  余十六岁时,过金陵,侄孙直儒家见其五百金所购欧书乐志论墨迹,余极爱之,因屡愿习此种,又苦其难弃前学,心识其法,五十二年未尝语人,后传李锡奇、乐继武及明晋卿子,名观者共传三人焉。在直孺家见颜鲁公争坐位墨迹,在唐版纸上无一字涂抹遗漏,与世所传草稿不同,字形瘦劲奇变,踊跃生动,如龙眼大,后幅并无人题跋,只有数行落年月姓名,但云是鲁公当日誊清,上之当事者,历代藏之。粤西荔波县瑶蛮洞中,传为世宝。万历末,有浙西顾姓者,官于其地,诱而得之,藏于其家。天启间转入吴门韩某之手,直儒用八百金购得之。此卷华亭且未之见,况前此书家乎?宜其题跋之无人也。余得华亭门人传法,眼能小具别鉴,故知其为真迹也。

  镇江曹次师家藏苏米真迹,来扬求售。米之用笔,顿跌清古,与世所传真壤十纸,相去天渊,即较之方圆庵张志孝碑,亦不相类。乍视之,不知为米书。米老儒古帖,结构盘桓,气魄雄浑,笔意磊落。王双白云:明朝只有一大家,董元宰是也,下此都是名家。总明朝书家论之,可与唐宋匹者,一邓太素,二邹衣白,三倪苏门,四陈眉公,盖太素得力于米而天姿古劲有屈铁之势,全以骨胜,所少者细筋,又无变化,新新之态。至于邹书则中锋悬腕,荧迥刚劲,但拘于颜法,又时伤瘦硬,未能变化耳。若倪书,笔法秀逸,从董脱胎,于历代之法蕴蓄宏深,而出之简远,不似他人着力。陈眉公用笔甚活,自成一家,能于紧处用藏锋,其结构如松柯掩缭,有骨有趣,从苏脱胎,一毫不背。此四人皆亚于董,正是孔门有四哲耳。

  凡用新笔,以滚水洗毫二三分,胶腥散毫为之一净则刚健者,遇滚水必软熟,与笔中柔毫为一类,后以指攒圆,且不可令曲,听干三四日后,剔砚上垢,去墨腥,新水浓研,即以前笔饱醮,仍深二三分,不可濡水,随意作大小字百余个,再以指攒圆,直候干收贮,量所用笔头浅深清水缓开,如意中式,然后醮墨,此华亭秘传也。又作字先开笔,开笔之法,先点清水,少歇又点,如此三次,令水透毫,然后取笔向干净砚上旋转捺之,令四面之毫,无一不和,又由浅入深,令四面毫之润处无一丝不齐,酌字大小,以分浅深。若临米,纵小字亦须深开,运用轻重方能随意。若写毕,亦另有秘传。

  凡作字时,几上当安笔七八枝或十余枝,若用笔少不如意即弃去另换一枝,勿惜小费致留恶札于世相传。善书者不择笔,此英雄欺人语也。

  凡书字,墨须新磨,重按缓转,则汁细色鲜,书笺纸宜用烟墨,书宣纸宜用胶墨。书熟宣胶墨与烟墨同研乃佳。若纯用烟墨,一经裱后,则墨色晕出,字迹模糊矣。研墨成后,必须令其停十余分钟,乃取笔醮写之,则光彩异常。又,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则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又作字须有胆,胆大则悬腕自足,胆小虽悬肘不成。

  凡书字,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变美,离之则两伤。临古须要无我,一有我便是已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摄天地清明之气,入指腕间,方能与造化相通,而尽万物之变态,然非穷极古今,一步步脚踏实地,积习久之,纵横变化无适不当,必不能地负海涵,独扛百斛。故知千里者跬步之积,万仞者尺寸之移。孙虔礼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凡临古人,始必求其甚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则相契,在牝牡骊黄之外,斯为神似。宋人谓,颜字学褚,绝不相似。此可悟临古之妙矣!

  凡临古人,始在能取,继则能舍。能取易,能舍难,然不能取无由能舍。善学柳下惠,莫若鲁男子,于此可悟舍法。非折骨还父,折肉还母,何从现得清静法身来。余忆七岁时,读书东门王忆峰家,王称道董先生之学,余即慕其为人。余十七岁时,得笔法于南都。所谓手授口诀者,于此始知之。十九岁得宝鼎斋初拓,甚爱之。是时购先生真迹,然余以沉溺八股,既鲜闲暇,又生畏惮,是以不果学。乙酉之变,余家片纸只字都无存者,避乱湖边,教授阅三四年,复购数种。丙戊春,学永兴真书,两月即弃去,仍临肥本兰亭,直到戊子元旦,始落笔志毕生。于此年三月廿四日临所堂大罗经止静太古一则。岁月蹉跎,忽惊老迈,古之书家,自成童即能把笔,如大令六七岁受笔法,一到壮年,名满四方。子昂三十八岁已官就名成。余年四十八始有此志,不知何年得入古人之室,亦帷有立志坚定,工夫不懈,庶几有成耳。

  折须提笔,转须捻笔,折乃圆,圆乃劲。

  习古人书,必须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一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又临古须透一步,翻一局,乃适得其正。古人言,智过其师,方名得髓。此最解人语。

  人必各自立一家,乃可与古人相抗。魏晋迄今,无有一家同者,非由风会迁流,亦缘规模自树。仆常谓,使右军在今日,亦学不得,正恐为古人所盖耳。作书须笔笔有原本乃佳,一笔杜撰便不成字。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其末,未详其本,随意写写耳。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

  东坡论唐六家书,永禅师骨深称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欧阳率更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褚河南清远潇洒,微杂隶体。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柳少师本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东坡于唐代变迁之迹论之最精,而武断私造之字则置而不论也。北宋书家,东坡及山谷米襄阳大抵高际阔步,气韵轩昂,或诋其棱角怒张则失之过。蔡襄李时亦有声于时。宣和时徽宗留意书法,得杜唐稽一人书法不传。高宗南渡,力图恢复,乃作评书之文,为翰墨志,玩物而已。大旨可宗,惟在羲献,彼何不援羲之之言曰:区区江右,固足以寒心乎!后之学书者,当思有益于国家社会乃可。

  宋以后书家,变迁最异者为洪武体或谓之宋字,横细纵角,字体方正,施之刻书,良有裨益,惟文人习之者,除碑版亦无用之者,仅为书手(原为手民)专家之学也。

  凡写榜书,须我之气足盖世,虽字寻丈,只如小楷,乃可指挥如意,有意展拓,即气为字所夺,便书不成。榜书每一字中,必有两笔不用力处,须安顿使简淡,令全字之势,宽然有余,乃能跌荡尽意,此正善用力处。

  凡作榜书,不须拘结构长短阔狭,随其字体为之,则差参错落,自成法度,一排比令整齐,便是俗格。

  凡榜书,三字须中一字略小,四字须中二字略小,若齐一则高悬起便中二字突出矣。又榜书结构体宜少长,高悬则方,若结体太方则高悬起便扁阔,而势散矣!

  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后,四库馆开,而其风益盛。然此体唐宋亦有之。段成式《酉阳杂俎》诡习内载有官楷手书《沈括笔谈》云:三馆楷书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则死无一笔是矣。窃以谓此种楷法为书手则可,士大夫亦从而效之,何耶?清朝若沈文恪、姜西溟之在圣祖时,查詹事、汪中允、陈弈禧之在世宗时,张文敏、汪文端之在高宋时,庶几卓尔不群矣。至若梁文定、彭文勤之楷法,则又昔人所云堆墨书矣!

  凡写对联,落己名不宜太低,太低则吊脚不合格。若拓图章则宜留地步,不拓则少低亦可,总以合式为上乘。又首联宜站左边,对联宜站右边,以便路款。又凡字格宜上紧下松,留有余地,步且见人福泽。

  定武兰亭石刻,出自率更,若以为率更所书者,余偿疑焉。太宗於此叙爱之如此其笃也,得之如此其难也,既欲寿诸贞石,嘉彼士林,乃舍右军之真迹用率更之临本,殆不然矣!后见何延之兰亭始末记云:帝得帖,命冯承素韩通政等各拓数本赐太子诸王,一时能书如欧阳虞褚诸公,皆临拓相尚,刘竦嘉话录云:兰亭序,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始拓以分赐近臣。何子楚跋云:唐太宗诏,供奉临兰亭序惟率更令欧阳询自拓之文夺其勒石留之禁中,然后知定武本乃率更相拓而非其手书也。又兰亭博议云:欧公集古不录定武本,自山谷喜定武本,于是士大夫争宝之。

  欲学书者,必得传授。明季华亭董公其昌传执笔法于其邑人沈公荃、逮国朝传王公鸿绪,鸿绪传张公照,照传何公国宗,国宗传金陵梅君钜。余学书三十年后,始缘钜得其传,先是张公秘其法,不授人,一日同何公坐狱中,何公叩之再三,乃告之,仍嘱勿泄。及出狱,何公偏语人梅君,因得之。及张公总裁某馆梅君誊录馆中见公作书,狐裘袖拂几上。张公曰,观吾袖拂几乎,腕实悬而动也。于此可以知书法之秘诀矣,亦贵学者有恒耳。

  链接:

  王羲之故事

  书法秘诀寓水中

  幼时,为学书法,外祖父曾在灯下给我讲了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谆谆告诫我学习要持之以恒,莫只有三分钟热度。后来在乡下,父亲又给我讲述了王献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贪图捷径,只有苦学苦练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后来,我当了教师,又把上述两个故事不止一次地讲给各届学生们,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位已当了工程师的当年学生,来信告诉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女孩发誓在“二王”为榜样,刻苦学习,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如此看来,老祖宗们肯定的模范行为,将是用之不尽的宝贵源泉。

  大家都会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比如: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当然,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凭苦练也不行。但老祖先们所以一代代地把“二王”学书法的苦练故事传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是在借助池中之水、缸里之水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学而不辍,这样才可成大事。

  王羲之写字换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横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第 9 页,总共 23 页

网站介绍

观光网,一份认识世界的旅游杂志。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图片文章

消息订阅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 订阅我们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