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istrator

administrator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定律能够帮我们去解决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如果理解这些定律和灵活运用,那么我们将会事半功倍。

 

一、马太效应 ­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二、手表定理 ­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三、不值得定律 ­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

 

  • 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 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 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

 

 

四、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

 

 

五、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 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

 

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

 

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

 

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六、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

 

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2 1世纪将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学习合作。 ­

 

邦尼人力定律: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 ­

 

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七、酒与污水定律 ­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八、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而“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如果你在一个组织中,你应该:

 

1、确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

2、避免或减少这一薄弱环节对你成功的影响。 ­

3、如果不幸,你正处在这一环节中,你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或者转职去谋另一份工作。

 

 

九、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而对一个组织而言,一般地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

 

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吸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

 

 

十、奥卡姆剃刀定律 ­

 

如果你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错了。­

 

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并不那么复杂。

 

奥卡姆剃刀:如无发要,勿增实体。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112岁的周有光老人去世了,按照中国的传统,寿终正寝,得享高寿,这是喜丧。有意思的是,如今本是“走下神坛”的时代,但周有光却有走上神坛的趋势。

  看看主流媒体就他的去世所做的标题就知道了——“汉语拼音之父”算是平铺直叙,“有光一生,一生有光”就有点顶礼膜拜了,“至化无方,至德有光”,给人的感觉简直无与伦比,无以复加,堪称“古今完人”了。

  说来有点令人尴尬,尽管无与伦比,但细细读了一些详述“一生有光”的文章,却惊讶的发现,除了特别长寿,善于养生之外,周有光于国计民生或学术事业并无堪称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早年去美国留学,主修经济学,号称金融家和经济学家,但在经济学领域却一无建树;做为“语言文字学家”,最大亮点是参与了“汉语拼音方案”编写,只是这一方案的成功应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设立的“拼音方案委员会”里,委员有吴玉章(主任)、胡愈之(副主任)、韦悫、丁西林、林汉达、罗常培、陆志韦、黎锦熙、王力、倪海曙、叶籁士、胡乔木、吕叔湘、魏建功,等等,均为一时之选,周老不过其中一员而已,贡献不应抹杀,但在这些大家面前称“之父”,似嫌太过了吧?

  事实上,周有光一生最引以为豪的是曾经见过爱因斯坦,过了百岁,接受媒体采访时仍津津乐道。此外,与自称是毛主席秘书(实际上并不是),在庐山会议上出卖彭总的李锐惺惺相惜,喜欢方舟子,觉得他了不起,除此之外也就乏善可陈了。

  无疑,周有光老人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新中国取得的,即他在50年代参加“汉语拼音方案”编写,但他却讨厌新中国,留恋民国,

  他说:“我经历过清末、北洋、民国、毛和邓五个时代。民国时期最好,国家有民气,民众有文化。”

  考虑到民国的文盲率高达80%(在中西部地区,更高达95%),民国政府丢了东三省仍然不抵抗,丢了上海、南京、武汉仍然不敢对日宣战,甚至几个日本兵就能占领一座县城,真不知道周老的“有文化”、“有民气”、“最好”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

  当然,“民气”后来是起来了,但这是在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指导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的结果,似乎不宜笼统归功于“民国”。

  留恋民国之外,就是反毛。

  他在一篇题为《百岁学者周有光谈政治》的访谈中说:“毛泽东有古代的知识而没有现代知识,你只要看看他家里面,他的书都是平放的,没有一本竖起来的书,表示他一点现代知识都没有。”

  周有光的这段话,不仅没有“现代知识”,简直可以说是没有知识,只有刻毒、仇恨和愚妄。这算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反毛之外,就是反马。

  在同一篇访谈中,周有光用极为武断的语气说:“马克思的理论是错误的,马克思的预言完全失败了,马克思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马克思没有看到资本主义,他写资本论当然是胡说了。”

  在另一个场合,周有光又说:“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在国外已经变成常识了。”

  否定“剩余价值论”这个判断不得了,实际上否定了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行文至此,我已经隐隐猜到了周有光为什么如此受追捧了——如同民间学者老田对邓相超的评价那样:卖立场。

  顺便说一句,有时候我真的忍不住对自由派控制的主流媒体捧人的能力叹为观止,周有光没有值得一提的学术成就,他们就莫名其妙地把他捧上了道德高位,就像捧茅于轼、张思之、江平、资中筠一样,吃瓜群众一不留神就要对他们仰视了,而他们的偏见甚至胡言乱语也就因此成了真理了。

  言归正传。周老对毛泽东、马克思如此苛刻,对西方政客却一言不合就五体投地。

  2009年,周有光去拜访李锐,给李锐讲了一个故事:“克林顿到西安参观,碰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谈起话来,男孩子在电视中见过克林顿,就说你是克林顿,你领导美国。克林顿说,错了,不是我领导美国,是美国人民领导我。这一句话就说明美国跟中国不一样。”

  于是,两位百岁老人就相对唏嘘,喟然长叹,眼圈发红,感慨美国的文明先进,痛恨中国的愚昧落后,如此这般的讲了很多。

  我可以说他们是幼稚?抑或愚蠢?抑或揣着明白装糊涂,蓄意误导中国读者吗?美国政客的一句花言巧语,他们就真的如此深信不疑?

  留恋民国,反感新中国,膜拜美国,痛恨毛泽东和马克思——没错,这就是典型的买办知识分子,或者说是洋奴知识分子。周老高寿,让我们有幸能够目睹一块买办知识分子的活化石。

  此前,我们曾经在文艺作品中见识过他们,比如在曹禺的《日出》中,那位对陈白露见死不救的张乔治(George张),钱钟书的《围城》中那位想把女儿嫁给方鸿渐的张吉民(Jimmy张),可以说就是周有光在解放前的前身,或者形象。

  买办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有的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现象。买办起初是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随着西方入侵程度的加深,买办开始形成一个阶层,最终变成买办资产阶级,并开始控制国家政权。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就具有极强的买办性。

  买办知识分子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他们的基本特点是依附于买办资产阶级,依附西方。识别他们非常容易,因为他们的情感、立场都是在西方一边的(比如袁伟时、贺卫方都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遭受入侵纯属咎由自取,萧功秦则论证了日本侵华是中国高调的民族主义所致,等等)。对自己的祖国,他们充满了鄙夷和不屑,对欧美日,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顶礼膜拜。

  正如宋美龄所言:除了黄皮肤和黑眼睛之外,我哪点不是美国人?

  买办知识分子,一部分是在半殖民地环境中“自然”产生的,还有一部分,则是西方有意识培养的,比如司徒雷登办燕京大学,办各类教会学校等。周有光毕业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更是买办知识分子的摇篮,民国时代买办资产阶级的标志性人物宋子文,也毕业于这所学校。

  在漫长的中国革命进程中,买办知识分子一部分加入反动阵营,一部分处于旁观者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共同建设新社会的考虑以及毛泽东主席对改造知识分子的自信,新政权对他们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将他们纳入体制之中,他们虽然对中国革命并无寸功,却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

  毛泽东主席怀着最大的善意,希望知识分子能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立场感情要回到中国一方、人民一方,要把知识和能力当成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牟取个人名利的资本——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全部起因,也是对知识分子的最大爱护。

  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买办知识分子的传统受到压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买办知识分子的传统报复性反弹,迅速成为教育、文化和舆论界的主流,周有光之受到追捧,是因为他的长寿使他能够成为一个原装正版的买办知识分子形象大使。

  他的一生既证明了解决知识分子立场感情问题的难度,更证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知识分子如果不把立场、感情转移到中国立场和人民立场上来,终究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未来的障碍。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今日,万科停牌,主流媒体传闻,华润集团将出让在万科集团所持股份,其股权的接盘方为深圳地铁集团。

 

历时一年多,围绕万科控制权的这场大戏,终于还是落幕了,王石大胜。

 

其实,在一个月前,王石就已经赢了。

 

1、这是王石的胜利

 

2016年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其中提到,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高级官僚不顾专业人士的话语规范和职业礼仪,使用如此耸人听闻的言辞,令业内人士和观察者瞠目结舌,这段话将会被人们反复提及,来标识2016年冬天发生的这桩奇异公案。而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人士,对这段奇葩话语所指的对象和包含的意涵,基本上也是心照不宣,心知肚明。

 

 

事件的发展,也很快让真相自我呈现。12月5日,保监会针对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情况,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并且责令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保监会宣布派驻检查组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严肃惩处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权力剑锋所指,各路市场玩家纷纷俯首称臣。接下来的戏码是自然不过的,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宝能集团传言要退出万科,恒大集团高管公开宣称无意控股万科,而作为万科第二大股东的华润集团,其有关万科事宜的决策权限据说已经上交到国资委,这些曾经环视在万科周围并对王石团队控盘万科产生极大威胁的各路豪杰,纷纷偃旗息鼓,退出争战。

 

2016年的岁末的这个戏剧化逆转,是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观察者都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迄今为止,虽然有一些传言可以帮助人们脑补,但这个过程依然迷雾重重,可以确信的是,帷幕之后一定发生了什么,但谁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对王石来说,各种传言和江湖非议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找到了可以依赖而所向披靡的白衣骑士,击退了那些窥觑万科控制权的各方豪强,王石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笑傲江湖,只不过这个时候的王石,已经不是人们通常感知的那个王石,而更像是一个卸了妆本色毕露的岳不群

 

有意思的是,卸完妆的王石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他选择了在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日之际,带领应对气候变化企业家联盟,奔赴延安考察,参观延安革命遗址与拜访老红军,考察延川县大梁家河区域联合国全球炉灶项目考察,这个行程被包装成“缅怀红色历史,展望蓝色天空,开启绿色未来”。一幅意气风发的样子,在2016年众多辉煌而无耻的征途中,王石先生登上了新的高度。

 

二.宝万大战的前世今生

 

资本市场的公共叙述向来比较煽情,而因为那部反应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杠杆收购的电影《门口的野蛮人》 的原因,外部投资人通过资本市场竞价收购来争夺公司控制权的事,经常被比喻为野蛮人入侵。在未经充分辨析的汉语语境中,正常的公司控制权之争往往被妖魔化。

 

在争夺万科控制权这个戏码中,基于某些莫名其妙的的语境设置,也基于保险新贵们资金的来路不明,安邦,宝能系和后来的恒大系往往被描述为门口的野蛮人,而王石和他的万科管理团队则被视为公司价值的捍卫者。王石多年来在公共领域的声望积累,更加强化了他对抗野蛮人的悲情色彩,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分,只有在经过他数次失言之后,舆论评判的天平才显得不那么一边倒

 

中国资本市场黑幕重重,但相对而言,通过杠杆收购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做法反而是相对公平透明的,也是行业整合和价值发现的一个必要机制。理论上,公司所有权属于公司股东,而所有权的可交易性也是其应有之意,那些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交易并获取了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人或机构,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公司的股东,他可以根据相关法规和公司章程的约定,依法享有股东权利,参与公司治理。宝能系和恒大系通过二级市场获取万科公司股份,如果违规,监管当局理应追责,如果不违规,则不应承担任何道德谴责,不应在任何意义上被归类为野蛮人。

 

在一个常态资本市场,通过竞价收购或兼并形成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可以对管理层形成实际压力。管理层如果确实表现卓越,可以得到一次次的信任票,如果管理层不称职,则可以通过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来重新任免。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董事会和管理层才会勤勉尽责,履行职能。迄今为止,宝能系和恒大系使用的资金来源虽然有争议,并且因为高杠杆特征而具有某种风险,但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交易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当,像董明珠女士那样认为用经济杠杆来发财,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简直就是基于无知的撒娇。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公司是独立法人,管理层受董事会节制,而董事会必须对股东大会负责,这层层委托代理关系,都含有风险,公司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创始人,大股东,董事会,管理层都可能以权谋私,进行内部人交易,窃取公司资产,践踏契约,损坏公司声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事实上,公司内部产生野蛮人的概率往往更高,因此才有复杂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尤其强调信息披露和审计,来约束和规范管理层。王石作为万科董事长,在经营管理上可以代表万科,但他并不等于公司本身。王石更没有资格因为创始人或董事长身份获取特殊的道义正当性,而把通过资本市场交易获取股东地位的后来者称为野蛮人

 

万科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也因此引来各路资本大鳄的窥觑。不过纯粹从商业逻辑来看,过去十多年万科的辉煌多大程度上是房地产行业大崛起的背景推动的,多大程度上是王石团队的商业领导能力?这当然不是容易分辨的问题,但这的确是那些拜倒在王石光环下的吃瓜群众需要思考的问题。退一万步说,王石团队的辉煌业绩绝不意味着他们获得某种正当性,可以持续享有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试图凭借创始人身份或优秀业绩长期维系对万科的控制权反而是不道德的。否则,如何防止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何防止内部的野蛮人?

要保持对公司控制权,必须根据公司章程的约定,这往往表现为公司股份上的控制权,而不是依靠经营业绩或企业家的光环。王石并非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威胁,因此他也曾经抛出过一张重要底牌,那就是事业合伙人计划。 万科重要的高管组成事业合伙人,成立有限合伙企业,通过投资基金买进万科股票,在排除内部人交易的嫌疑后,通过股份比例话事,那自然无可厚非。不过以万科的体量,通过这种方式的增持,万科事业合伙人显然不可能在股权意义上进行控股,但是,也会威胁到原有股东的利益,王石和华润的疏远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最多是一种高层激励机制,而不可能是达到万科控制权的捷径。事实上,万科事业合伙人并没有任何神奇引力,万科高管的高流失率就是一个证明。

 

在创始人争夺控制权的戏码中,王石或许会对马云有羡慕妒忌恨的情绪。马云打造的阿里巴巴合伙人有权提名董事会的多数成员,这意味着合伙人对阿里巴巴集团有实际的控制权,这种合伙人制度意味着阿里巴巴管理层几乎不受董事会约束,给管理层滥用职权和道德风险开启了方便之门。我曾经在之前文章中也专门剖析,简单说,事业合伙人制度类似一种绩效合法性,目前阿里巴巴可以凭借业绩一俊遮百丑,但这种依靠绩效来树立权力合法性的方式,几乎就是“发展是硬道理” 的企业版,这无疑是一种蛮横的思维。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政治组织,还是商业组织,其治理结构的正当性都是建立在法理合法性之上,绩效合法性是法理合法性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专门研读过商业伦理的王石应该深谙其中道理。

 

万科事件中,有一点当然是可以争议的,那就是保险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的合规性问题。在金融体系依旧被高度垄断的情况下,拥有一张保险公司的牌照,意味着拥有了廉价资金的通道,而保险机构内部控制人或其关联企业通过廉价资金进入二级市场掀起风浪。但这个问题涉及到保险企业的牌照垄断和运营监管,也涉及到金融体系的公共政策选择,这种普遍性问题必须通过普遍性的规则改变来解决,单独把宝能和恒大拎出来,进行选择性执法,显然谈不上公正。

 

在宏观流动性泛滥而资产荒蔓延的经济背景下,像万科这样的上市公司很自然的成了资金实力雄厚的金融新贵的猎物,先是安邦进场,接下来是宝能系的凶猛杀入,王石和他的管理团队显然有些措手不及,进退失据,现在回顾这个过程,王石起码有几个昏招。

 

对宝能系控制人姚振华的轻蔑和傲慢是王石的第一个昏招。根据后来公开的信息,姚振华刚在万科布局的时候,对王石尊重有加,并无意挑战王石对在万科的领导地位,但王石公开出言羞辱,认为宝能系信用不够,配不上万科的品牌,王石这种违背职业伦理的傲慢姿态让他失去了很多企业家的认同,自然也会激化二级市场的暗战,客观后果是,宝能系不断增持万科股份,对王石的威胁越来越大,万科股权之争逐步演绎为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事件。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王石并非没有应对招式。作为地产界和实业界的领袖,王石很多企业家朋友都表示愿意援手,利用旗下企业购买万科股票,确保王石董事长地位,这个过程大多是私下磋商,很多信息并没有公开,笔者也只是有所耳闻,更详细的策略设计则不得而知。但2016年2月王石在新疆天山论坛发言,公开表明万科不欢迎民营企业入主,一言既出,举座皆惊,引来媒体各种抨击,王石形象一落千丈,而一些曾经表示愿意助王石一臂之力的民营企业家则觉得碰了一鼻子灰。那个时候,外界都理解为是王石一时失言,王石后来也为此做出澄清,不过现在看来,所谓失语并非真正失语,王石当时就暗藏机锋,知道自己有其他底牌,因此对民营企业的援手充满不屑。

 

2016年6月,华润派驻万科的三名董事对万科提出的引入深圳地铁的重组方案公开投反对票,华润和王石的矛盾公开化,而宝能系通过不断增持,已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王石看起来已经四面楚歌,大部分人都以为他即将出局,他也适时展现了淡泊名利的姿态,表示个人荣辱或者去留并不重要。如果这个时候,王石真能选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那么他肯定能够收获同情和保持尊严。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赢家,商场的失败,并非输不起的游戏,对像王石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来说,进可以重头再来,退可以颐养天年,就像宋卫平曾经建议的那样,他说王石都66岁了,该退休了,不如归田卸甲。那样,王石可以继续展示红烧肉的手艺,他已经折损的形象或许会触底反弹,那本来可以是另外一个美好而令人感慨的故事。

 

 

不过现实远比剧本精彩,就在大家以为围绕万科控制权的这出大戏要尘埃落定的时候,忽然风云突变,某种神秘力量出场,王石突然扳回局面。在中国,政商勾兑不是秘密,很多扎眼的商业机构背后都有复杂的政商关系,不过大部分时候,这种关系都小心翼翼的隐藏在后台或者是桌子底下,前台或者桌面上,大家都还有一套装模作样的明规则,指引着游戏的持续运作。而像万科事件的陡然反转,几乎等于把资本市场那些繁琐规则全部归零了,展示的是权力在场的威严感,其所带来的冲击将长久的笼罩在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体中。

 

目前,并没有相关信息透明王石在这出剧变中的角色,不过王石没有选择离开,其实就表明了他的选择,这个选择或许有诸多难言之隐,但毫无疑问,这个选择是对他过往公共形象和价值观念的颠覆,他去延安的朝拜之旅则是佐证了他的选择。没有意外的话,王石将会更加牢固的掌控万科,他依然是舞台中的主角,但舞台下面,掌声已经稀稀落落,他将会听到越来越嘈杂的嘘声。

 

三、王石的面具

 

一个人的行为受到情绪,认知,价值观,利益结构,社会关系和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王石的人生轨迹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同步,对市场经济,民主法治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感知过程,随着王石公共形象的逐步攀升,在和社会舞台的互动过程中,他也积极的表达了对自由民主这些普世价值的认同,因此成为企业家群体中标志性的面孔。

 

 

王石对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企业家精神这些现代价值理念或许并没有深刻的认知,然而,我依然相信如果有自由自主的选择,他对这些理念的认同是真诚的,因为的确是这些价值理念孕育的经济和社会过程给王石提供了舞台和荣光,王石曾经担任阿拉善生态协会会长,中城联盟主席,壹基金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在公益、环保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积极发声,展现个性风采和公共情怀,这是王石对外呈现的形象,这些反过来给他带来声望荣誉等非物质利益。为了符合社会性自我的各种要求,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各种场景,人们需要包括一整套面具来协助自我呈现,长期以往,甚至可以说,面具就是自我,要卸掉面具,就是撕裂自我,这是一种痛苦的过程。

 

社会情势的极化使得公共话语中的模糊区间越来越萎缩,各种社会问题背后的元问题开始凸显,面对这种情势,那些模棱两可的中间语态,失去了表达空间。像王石这样的企业界领袖面临尴尬,在公共领域的发声,要么风险重重,要么过于轻浮,因此可能既不被体制所允许,也无法收获公众认同。现实的沉重不仅对王石这样的企业家形成了碾压,对娱乐明星、社会名流和学院派知识分子,同样如此,曾经一度作为启蒙和社会良心而存在的所谓公知群体,其公共评价的流变也间接反映了这个趋势。

 

现实已经不允许像王石这样的社会名流带着多重面具在各个舞台翩翩起舞,多边通吃,在两极分流的社会情势中,王石们必须做出痛苦的选择。

 

人们常说,危难见真情,在更极化的情境中,人们做出的选择才更符合他的本性和真实的诉求。在万科控制权岌岌可危的情境中,人们终于看到了王石的另外一面,他可以不顾商业伦理攻击对手,可以枉顾价值观和长期的公共形象,依赖权力做他的白衣骑士。王石怵目惊心的堕落, 表明人性是脆弱的,光环是靠不住的,面具褪去,王石同样可以成为一个毫无底线不择手段的逐利动物。

 

不过现在回望,在一个畸形的传播环境下,很多公众认知方式是值得反思的。在长期以来的相关叙述当中,王石和权力的深厚关联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王石的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他在万科转型和成长过程中放弃了巨大利益的流行说法也经不起检验。社会对王石的期待也有一厢情愿之处,在政治立场的选择上,王石其实从来都是不含糊的,王石对政策的迎合一向毫不犹豫,比如他曾经说过,我历来赞成进行调控,而且担心调控是不是能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知道往往房地产特殊的属性,在调控的关键时间可能会手软。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王石这种群体的存在,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套虚假面具。像王石这样的企业家群体,被寄予了超越公益的更高期许,符合某种良性互动,渐进改良的可能的未来,但既有权力结构一定会试图管控,吸纳,笑话不利于自身的市场化后果,新兴的企业家阶层一直处在体制压力之下,会不断校正自己的位置和立场,暗地里,很多人会向体制输诚。柳传志,梁稳根,马云,宗庆后等等知名企业家都曾经先后有过动情的说辞。

 

 

以拜访红色圣地延安为标志,王石彻底的撕下了沉重的面具,这是一个重要的象征性事件,但在历史洪流中,肯定不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对王石个人来说,这种选择很难简单计算利弊。卸掉虚伪,卸掉面具,辛辛苦苦几十年经营的良好公共形象归零,可以是一种放松,是一种本色回归,但舞台不断变换,王石所掌控的万科,固然有数千亿市值,但在房地产周期性萧条背景下,王石以何支撑局面?一个没有价值观和荣誉感的王石,又有什么样的道德权威去领导万科团队?这一切都是未定之天。

 

更何况,在大转型时代,很多坚固的舞台都可能坍塌,王石所依附的神奇力量固然令人生畏,但说到底也不可能对抗资本市场的规律,和社会民意的流变。王石既然甘愿成为一个棋子,那也必须承担用之弃之的风险, 一个拿尊严和价值观去做交易的王石,很可能既失去了尊严,也得不到利益。

 

王石形象的崩塌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也未必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件。王石通过对自由,民主,市场经济以及法治等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引用和阐释,提升了他的公共形象,而如今在控制欲,私利等主导下,他背离了这些价值理念,但这些价值理念不会因为他的背离而减损半分,令人们对王石的行为不耻的正是普通人士内心拥有的信念,对王石们的批判,是深化了这些理念,而不是对这些理念的放弃。

 

依靠英雄的时代本身是悲剧,形势比人强,在众多领域,都是偶像倒塌的年代,偶像是靠不住的,一个偶像的黄昏不是时代的黄昏,社会已经不需要偶像,一个全新的生态已经形成。在森林里,一颗大树的倒下,完全是可以被忽略的事件,说到底也是为更多的树木成长留出空间。

 


 

这是一个疯长的年代,也是一个消退的年代;这是颠覆与蜕变的年代,也是坚持与守望的年代。

这是一次无可抗拒的冒险旅途,我们会看到老骥伏枥的豪情和代际传承的微妙,也会感受正在蔓延的勃勃生机;我们看到更多的野心勃勃和志在千里,也继续目击欺骗、丑闻和大大小小的公司的陨落;我们会见证一幕又一幕的公司战争,也会亲历一次又一次突破商业边界与围城的冲击。终点到来之前,有些人把握机会,有些人接受宿命。

城里人退休后,一个月可以领到几千元退休金,这些钱足够他们较好的生活。农村老人对此十分羡慕,儿子孝顺了还好,不孝顺了自己又没有钱,日子过的非常苦。这几年,在我们这边兴起了“买退休”,不少老人把自己攒了一辈子的钱拿出来用于“买退休”。

买退休指的是,一次性补缴1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就可以按月基本养老金。有了这笔钱,农村老人生活也有了保障,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当然也有不少人感觉不靠谱,表示不会让老人买。

补缴要求

男满45周岁、女满40周岁,方可进行补缴,补缴年限自定但不得超过10年;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可一次性补缴15年。

需要补缴多少钱?

补缴时一般执行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20%比例进行补缴养老保险费。如山东部分地区补缴1年需要6295.2元,补缴10年62952元,补缴15年需要94428元。

农村人补缴15年养老保险,一月可以领多少钱?

可以多少钱?

根据补缴金额,以及各地政策不同,每月可以800~1300元养老金。

需要多少年才能“够本”?

每月800元的情况下,需要9.8年才能领会当初补缴费用。如果再加上利息,至少需要12年才能领会补缴费用。在60周岁开始养老金的情况下,需要到72周岁才能够本。当然未来养老金还有可能上调,到时候可能70周岁就可以够本了。

农村人补缴15年养老保险,一月可以领多少钱?

未领够补缴费用,去世了怎么办?

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后死亡的,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尚未或未完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或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连同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总结:农村老人“买退休”比较靠谱,以后农村老人也可以像城里老人一样生活了,但不得不说补缴费用并不是所有农村老人都能拿得出来。

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一、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二、大声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三、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

 

四、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

 

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五、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六、大声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七、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疯狂朗读好处多,疯狂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长期坚持诵读,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诵读习惯。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学识渊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中国是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那是我们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十大国粹吧……

 

 

10. 刺绣。

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除此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

09. 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以后就有了剪纸。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08. 围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

07.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06. 茶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05. 汉服。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

04. 京剧。

京剧,中国五大戏剧之首,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之一。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03. 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

02. 武术。

中国武术既功夫,英文名:Kungfu,即中国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功夫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01. 书法。

唯一将古老文字作为艺术的,是中国,这门艺术,叫书法。

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中国10大国粹,每一位中国人都应熟记心中,尤其是年轻人!记住她们,并一代代地传颂给后人。

 古代建中,宫、殿、亭、台、坛、廊、榭、庑、厢、舍、轩、斋、寝、楼、阁之类多不胜举。这都表示什么样的建筑?

▼宫

  宫上古时,宫只是指一般的房屋,无贵贱的分别,秦以后,才专指帝王的住处。宫室一般朝南,其内部又分为堂、室、房等几个部分。前部称为"堂",通常是举行吉凶大礼、处理公务或接待宾客的地方,不住人;堂后为"室",住人;室两侧是东西房。即所谓"前堂后室",成语"登堂入室"本意亦源于此。堂内以朝南的方向为尊,室内以朝东为尊。

  

▼殿

  即堂,汉以后习惯称堂为殿,后又多专指皇宫中的堂

  

▼亭

  亭在古时是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秦汉时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十亭一乡。如今园林中的亭指有顶无墙的建筑,与其原义不同。

  

▼台、坛

  高而平的建筑叫台,筑成方形。台上可以有建筑,也可以没有建筑。规模较大、较高者便叫坛。

  

▼廊

  原是指房檐下的过道,后演变成多种形式,如:长廊、短廊、回廊、飞廊、半壁廊等。

  

▼榭

  台上的木结构建筑叫榭,特点是只有楹柱花窗,没有墙壁。临水者叫水榭。

  

▼庑

  原是指高堂下四周的走廊,即廊屋;后来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都称庑。

  

▼厢

  厢,古汉语中又写作“箱”。《说文解字》中说:“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这里所说的东房、西房,指的便是厢房。据汉代的资料显示,古人在堂室外还筑有一道墙。其中,北半部分,即房与墙之间的间隔叫做东夹西夹,南半部分叫做东堂西堂,也叫东箱西箱。有一种观点认为,箱指的是君王办公的正室东西方向的屋子。《周昌传》有: “吕后侧耳于东箱听。”后来,人们将南北向分布的正房两侧的房子通称为“厢房”。

  

▼舍

  “舍”泛指房屋。《说文解字》中说, “舍”指的是市居之所,包括客栈、旅馆、庐室之类。在古语中,天子所赐的舍称为侯馆;客栈之类称为旅舍。人们也以“舍”作代词使用,借指破旧或简陋之家。如“庐舍” “茅舍”、 “寒舍”等。

  

▼轩

  轩是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原是指车上边较高的部位(低的部位叫轾),古时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也叫轩。陶潜《饮酒》诗:“啸做东轩下。”杜甫《夏夜叹》诗:“开轩纳微凉。”又殿堂前檐下的平台亦称轩。古时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称“临轩”。

  

▼斋

  古代的斋室一般指的是书房和学校。斋,常含清心雅静、读书思过之意。

  

▼寝

  说到寝,人们经常想到的就是卧室。《尔雅·释宫》中说: “无东西厢有室日寝。”也就是说,在古代,没有东西厢的堂室总称为寝。到了周代大寝为堂,小寝为室。寝还有指代帝王宫室的意思。后来,人们将很多人睡觉的大房间称为寝。

▼楼

  所谓的“楼”指的是很多层的屋子,在古代称为重屋。《古诗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可见,当时的“楼”和现在所指的“楼”相差无几。只是,据古籍记载,古时候,人们住的楼大多是木制或南方竹制二层楼。楼上并不住人,而是放些杂物。

  

▼阁

  作为古代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阁”最初指的是阁板。后来,阁成了与楼相对应的架空小楼房。多为四边形或多边形,周围雕栏回廊,作藏书、游园远眺之用。在南方,楼房上的小房间也被称为阁。古代有些女子居住的场所亦有“阁”之称,因而,女子出嫁有“出阁”的说法。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咱们王蒙老师,今天我是特别给您请来,我们《锵锵三人行》就发现青年才俊,侠客岛的写手,有很多粉丝,才28岁,还是我的小师弟,我是武大的。

刘少华:今天这才算老中青三代了。

窦文涛:对了,我是特别,您看您这是82(岁),82、28,好家伙。咱们今天来这个老中青三结合了这是,我就觉得你跟格子,他叫司徒格子,笔名,少华,你们的对话肯定很有意思。

王蒙:学习,学习。

窦文涛:一老一少,但是咱们要聊聊文艺女中年。

王蒙:可以。

窦文涛:因为王蒙老师,我先给您念一篇文章的开头,这标题叫《为什么文艺女青年在人到中年时都走上了灵修之路》,有一个人,作家卫慧您还记得吗?

王蒙:我知道。

曾经的叛逆女作家现在变成精神导师

窦文涛:最近成了热点,就是说久未露面的作家卫慧在一个网络视频当中一露面,不少网友惊呼,说天呐,这居然是卫慧。曾经是新新人类代表的卫慧穿了一件深色的棉麻素袍,面相多了几分中年持重,一改昔日情欲写作的前卫形象,过去卫慧我们的理解,所谓拿身体写作。

刘少华:《上海宝贝》。

窦文涛:《上海宝贝》。更关键的是,卫慧自述了她近20年的经历,自称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最勤奋的海灵格家排师之一。您知道什么叫海灵格家排师?

王蒙:不知道。

窦文涛:这是在西方比较有名的这种身心灵吧,您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她就认为你的这个困惑、苦恼等等都跟你整个家族循环着的某种能量流通的平衡有关系。反正,她现在是上了这道了,说她自己的七经八脉都打通了,往日的叛逆女作家如今成了精神导师,卫慧的转变也并非孤立,当年的文艺女神绵绵、安妮宝贝,一个个都走上了灵修之路,网友的神评是,年轻时浪够了,脱下舞鞋,穿上僧袍,开始赎罪。格子,你掌握什么信息?

刘少华:我为了这节目,昨天重看了一遍《上海宝贝》。

窦文涛:年轻人看这个还是火力太旺了。

刘少华:对,我还是把持住了,但是她把这个欲望写到了几乎是极致,她同时脚踏两只船,一个占有她的灵魂,一个占有她的肉体。然后我又在看这个视频,我就有一种什么感觉,可能有一种人真的是一种性格极端的,我不能说极端,应该叫黑白分明的性格。就是我在这个欲望这条路上也可以走到极致,我在穿着棉麻布衣服,在度世人这条路上我也可以走到极致。

窦文涛:灵性导师。

刘少华:我觉得这种黑白分明,她年轻的时候可以是光芒四射的白,到她上了岁数之后,她个黑也是苹果说那个叫比黑更黑,也是发光的一种黑,不一样。

刘少华:朝阳区的活佛数量多于藏区

窦文涛:你这么看,那王蒙老师,我得问问您了,您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这些年特别流行,而且特别是作家圈里,很多人谈这个。就是这个灵修、修行,您怎么看这事儿?

王蒙:是,我可以说一些我知道的情况,你比如说有一个非常好的作家,也是好的朋友了,就是贵州的何士光先生。他文字写得非常雅,他有点五四时期的那一批文人写散文的那种风格。他这30年来吧,他是集中的学佛、信佛,而且他非常诚恳地说,就是他现在在全心全意地等待着自己能及早的死亡,进入另一个世界吧,进入极乐世界吧。而且他还写了一本书,就是关于他从学佛以后看到一些什么稀奇古怪的各种事情,包括人的前生,了解了自己的前生,了解了别人的前生。他很深沉,他也不咋呼,干什么,这是一种人。但是我知道,他在这几十年当中,自己经历过一些感情上的这种波折,这样一些,或者遇到了某些痛苦。

还有一个就是咱们上次聊过那张铁林。

窦文涛:坐床。

王蒙:坐床,那个就对我来说就是喜剧性的了。因为那哥们他等于说后来现在这也不提坐床,是不是当了活佛了,还是承认自己不是活佛了,还只是表演一次,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

刘少华:后来还出了一个活佛在线查询系统,专门针对张铁林这种人。你知道我们朝阳区号称有30万人波切。

窦文涛:很多东北口音的。

刘少华:对,很多东北口音,也没有读过佛经,我后来想了想,这个是合理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朝阳区的2015年的GDP是4600多亿,而西藏和青海加起来是3400多亿,那我们活佛的比例应该是跟GDP成正比的。所以,朝阳区的这个活佛数量是多于藏区的。

窦文涛:他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了。

刘少华:联系起来了。

王蒙:我有印象的就是那个女演员,她不是有癌症吗?

窦文涛:陈晓旭,演林黛玉的。

王蒙:林黛玉的陈晓旭,这个我们当然都非常同情,我觉着不管是什么原因吧,她自己希望自己在得了重病以后,精神上多一点寄托,这个我就是感觉非常同情,我对她的早逝,我也觉得真是有点悲哀吧。当然,人现在已经。

窦文涛:她就是念佛求生敬祖嘛,甚至听说是就到最后她就拒绝了医疗了,就是我就念阿弥陀佛。

王蒙:医疗的问题就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她想医疗,但是她所崇拜的一位佛学的大师、法师禁止她去就医,这个是不是靠谱?您知道这消息吗?

刘少华:人年轻时易把创作冲动当作创作才华

刘少华:我不知道,但是我特同意您这个看法,就是对个体的选择我就没有同情,但是对于群体,比如说文艺女青年一旦到了上了岁数之后,她群体性的选择灵修这个现象,我觉得是有可批判之处的。

窦文涛:可批判的在哪儿?

刘少华:我觉得人是这样的,你看假如说这个文艺女青年她19岁能写出来青春万岁,那她后来可能就不会走上灵修之路。

窦文涛:她要写出《上海宝贝》呢?

刘少华:我的意思是说,实际上我们有句话叫做人年轻的时候容易把创作冲动当作创作才华。

王蒙:说得好。

刘少华:就是她实际上后来发现她个体是不能承载她的理想的,于是退而求其次,这个群体是不小的。

窦文涛:王老师对他这个感觉怎么样?

王蒙:这个我觉得说得特别好,就是对于有的特别文艺界最多,其实不仅限于文艺界,我可以找出别的界来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他的成功或者失败,他的命运的正面的发展或者负面的发展都是他自己所理解不了、控制不住的。hold不住他的命运,所以他自个儿这个精神就处在一个无法安放、无法控制的这么一种状态。你比如拿卫慧来说,她那个作品当然在咱们国内吧。

窦文涛:当年她火的时候,您是认识她的吗?

王蒙:我想想,这个人我见过,但是没有能够形成交谈,她的这个作品里头,那个肉欲的那些东西我也没看,说实在的,我可能从小受家庭教育,不爱看这个。《金瓶梅》这个我都很难耐心看下去。

窦文涛:不是黄色小说的读者。

王蒙:不是这个,可是她有一句话给我一个印象,她写的一个小说,写一个人,写一个青年,她说你这个人怎么那么老气横秋,他说我出生那天就退休。这个话有一点分量,不是说她对的有分量,我们现在不是来判断她的是非,而是这个话我一愣,我一惊。

刘少华:它是有力量的。

王蒙:是不是,我一惊,从出生那天就退休了,这个话说得也很极端,就是我和这个社会没有关系,我和人与人没有关系,我和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

窦文涛:这算不算一点厌世倾向?

刘少华:也不能算。

窦文涛:或者叫虚无主义倾向?

刘少华:卫慧有一个偶像是亨利米勒,写《南回归线》的那个,亨利米勒你就很难说他是厌世,你只能说他的表达是偏向极端的,而且是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卫慧是很像的这一点。

王蒙:但是,她这个《上海宝贝》以后吧,弄得在境外成了一个人物了,成了人物了,到底怎么成的人物,也没有人去研究她,也不会有人去对她有所切磋、引导、引领,咱们不能这么说了。她也不会接受任何人引领,起码可以和她切磋讨论。但是,我那么设想着,就是这么腾的一下子就起来的这个吧,也会很快地就失去这个热度。

窦文涛:我明白您说的这个。

王蒙:您如果是剑走偏锋起来的,你想还不是很快,天天议论你,议论你一年了,议论两年了。头一年比如说您把这个性欲写得非常地鲜活、生动、诱人,你第二年你自己超不过这个。

窦文涛:人的命运沉浮反过来决定你是谁

窦文涛:就心里的这种失落需要找寄托,包括很多大明星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而且因为这个事儿吧,火不火这事儿真的偶然性归咎于命运的太大了,它并不完全是个人努力的。你想明星的这种星运,所以这也是很多娱乐界的人喜欢找某种信靠,跟这有关系吗?

王蒙:还有一种人,和卫慧这种完全相反的,但是我们也发现,我至少也发现就是说获得一个大奖,或者担任了某种领导职务。他也找不着自己了就,他最好的一个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不再从事自己的这个文艺的本行、本当,这个行当他不从事了,因为他从事不了了。你比如说,因为他一下子,他的身份,他自己,你比如说原来我写小说的,写故事的,唱歌的,跳舞的,这个都很好吧。现在比如说我担任了一个领导职务。

窦文涛:像您当部长了。

王蒙:这个一样,因为我不当部长了,所以我才能够比较在写作上,而且我一直抠持着写,我非写不可、死写不可。但是也有一些没有当部长,当了一个小一点的长,就马上,反正他就没法在原来的生活道路上行进了。

刘少华:其实我觉得王蒙老师刚才说的特别对的一点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文艺界独有的现象,这个你看有钱的,我们看到富人为什么大规模的灵修也是在这里。就是人需要一个比自己更大的东西承载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可能那个更大的东西是房子,是钱,可是他有的人就是挣了很多钱,就是有了无数的房子、无数的车子,那个东西也不能够成为他的寄托了之后,他必须得找个新的。就是有一个心理学家叫马斯洛,马斯洛有一个需求曲线,五层,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安全、社交,最上面是自我实现。实际上马斯洛在去世之前,把这个五层上升到了六层,第六层是什么,自我超越,就是灵性的东西。他就说,这里面他的关键词就是天人合一、灵性这些东西。马斯洛自己还说,说到这一层的可不只是宗教界人士、音乐家那些,也包括什么事业有成的经理人、企业家,为什么?这些人实际上在下面五层已经全部实现了。

窦文涛:我觉得你这个讲的挺简明清楚的,就是说这个人好像是一种不满足的动物,他老要不满足。我记得你看丰子恺,他是李叔同,就是弘一法师的学生。他分析李叔同,他就说一个人一开始就满足一些生活所需,然后他认为你的这个心灵需要会再上一层楼梯,就是艺术,在审美里实现超越,满足自己。他说,但是如果你再上一级楼梯,那就是宗教,到最后连这个艺术和审美都不能够满足你的时候。

王蒙:这是从人的精神追求这个角度上说的,我有时候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你的命运和身份把你的自我给消灭了。比如说你现在是,一下子你现在是高级领导,那你原来是唱歌的,你最好就别唱了;原来您说相声的更不能说了,甚至于别人一提你说过相声,你想灭了他,是不是?因为江青他就绝对不愿意别人提她演电影的事儿,连兰平这俩字你敢透露出来都不行。你从她这个心理上你可以看出来,他自己有一种就是自己hold不住自己,hold不住自个儿的命运,更hold不住自己这个命运所带来的一些知识,带来的启发,也hold不住自个儿的在这种巨大的命运的反差当中,应有的对自己的一个把握。所以,很痛苦的。

窦文涛:我觉得您这个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你看,这里边又让我想到了马克思讲的,这也是人的一种异化,有时候这个人你会被你的社会角色、社会身份把你变成了你以为不是你的一种角色,是吧?而且,这还就是说人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人的命运沉浮实际上反过来又决定了你是谁。

刘少华:而且你知道我会怎么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会有大规模的富裕阶层会去走上灵修之路,一定程度上,我们这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太快了。有很多的富人他一下子变富人,他后来想想说,以我这能力,我这知识,好像不该,真的是不该。就是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变得这么有钱,这么有社会地位,等于说这对他来说,本身就很像一个玄学的事情。所以,他只能转向他认为的更玄乎的东西来让自己去承载住它。

窦文涛:所以这里边他讲开始赎罪,赎什么罪,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是赎这个原罪。

刘少华:他富的莫名其妙的。

王蒙:终极关怀是存在的

窦文涛:而且还有一点,王老师,你看,你们是经历过思想改造运动的,我就觉得这个事儿也挺有意思。就是说思想改造、灵魂改造这件事儿从来就没有消除过,一直到今天的成功学。因为他们现在讲,西方很多这种灵修,我们得承认,比方说你看学表演的学生,他第一课叫解放天性。现在有些被公安查了的,有些个在中国大陆境内搞的有些个这种培训,甚至就是性解放,甚至搞到换妻换夫,但是它里边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就似乎说你要解放自己。比如说陌生男女,你们要互相抚摸,甚至不抗拒发生性行为,但是这样,你们能把自己灵魂深处的东西得到某种净化,从社会给你的种种清规戒律当中解脱出来、解放出来。您觉得这算一种灵魂工作吗?

王蒙:我对这个就不能够完全理解,我相反的,这里头说明人的一种脆弱,我总觉得,人有他非常脆弱的一面。比如说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一下子变得成功了,或者是职位级别高了,或者是金钱多了,或者是一下子名扬四海了。但是,与此同时,他是有代价的,是不是?首先他年龄越来越大了,尤其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她40岁的女性和20岁的女性、30岁的女性感觉心情已经不同了,她已经在某些方面,更不用说那80岁的男性了,他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冲了。原来的时候,傻不愣腾,还有股子冲劲,我这边失败了,这边受到谴责了,尤其现在这个世界,你要是在这一面受到谴责,那一面不管你是有价值没价值,都有人捧。

窦文涛:但是,王老师,您说您这也算是心灵工作者。您觉得,就是您就没有心灵的需要或者灵魂的需要,寻求一种最高存在?

王蒙:太好了,您说得好极了,就所谓终极的关怀,这个当然是有的。但是,对我来说,就我这文学本身已经给了我很多这种可能性,是不是?比如说我2016年我写的小说,叫《女神》,你从这个题目上您就可以知道,我有一种比如对人的情感,对人生的这个断代史吧。幼年、少年、青年、壮年一直咱们都混到80多了,是不是?这些东西来说,对我来说,对我的心里的影响太大了。所以,为什么我到现在我80多了,我还能写小说。

刘少华:也是对您来说,您的作品比您更大。

王蒙:对,这个作品本身就它已经能hold住我,我不会发狂的,是不是?我觉着我不停的我在那还写着东西,蔡元培的话,以一亿书代宗教。

窦文涛:所以,唯一的这个问题叫安身立命。

刘少华:对。

窦文涛:产业化的心灵学需要警惕

窦文涛:就是人活在世上,每个人都得给自己找到一个理由。那格子你看,前几天咱们还在说王菲的这个事儿,王菲就有名的,你怎么分析她的心理?

刘少华:我觉得王菲就属于典型的她可能没有那么的爱音乐,我这个话可能会得罪人,但是你看音乐是承载不了她的。所以,她要去庙里面,去用她特别美妙的声音我今天还看照片,在陕西那个庙里面读《心经》,就是这个东西对她来说,可能比音乐更能承载她本人。如果音乐能够承载她,那她就会像鲍布·迪伦一样,到现在我看鲍布·迪伦官网上,一个月十场演唱会,并且以这个理由没去参加诺贝尔奖的颁奖礼,对吧?人70多岁了,一直音乐可以承载他。

窦文涛:这个追求灵魂的需要,甚至是追求上帝和超自然的这个存在,这是良性的吗?

刘少华:我觉得是良性的,我们人活在宇宙间,其实王老师现在80多岁了,其实80多年也是很短的,我这20多年看上去更短,其实也差不多,对于宇宙来说。

窦文涛:都是一瞬间。

刘少华:是不是这样的?一瞬间的事情。

王蒙:它是这样,这个宗教这个理解上定义也都不一样,一种比如说我们所说的就是由于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由于人对社会,对人生都处在一个被动,甚至于是受到折磨的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所以需要寻找一种能自己稍微,哪怕是制造一种能让自个儿安心一点的,所谓人民的鸦片。马克思说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是钱钟书先生说,说马克思那时候说鸦片的时候,鸦片还没有成为毒品,还属于药品,就是麻醉药,简单地说,就是人民的麻醉药。但是,我也看过另外的一种说法,就是更学理的说法,说什么叫神学,就是终极捐助,就是终极关怀。简单地说,我们一般地谈人生是谈那个有限的具体的数字、具体的存在。但是,说到终极的关怀,就是对无限、无穷的一种追求或者一种寻问。当然,一无穷,弄不好也弄乱了。

窦文涛:走火入魔。

王蒙:也走火入魔了。

刘少华:不是,我觉得在后现代,把异议消解之前,这个可能是我们文化界、知识界一个共识。现在很多东西都被消解了,我倒反而想到说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会有这么大规模的这种灵修,甚至很多欺骗的存在?我觉得好像是一个食物链,现在的这个富人阶层,笼统地说,这个阶层它去一定程度上欺骗更加贫穷的阶层,那他这个阶层被上师阶层所欺骗,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而这条食物链我觉得是需要被警惕的。等于说我们的发展的逻辑不能够再以那么多的不合理的规则让有一些人暴富,也不应该让所谓的上师阶层去骗,大规模的欺骗社会心理。

窦文涛:所以就是说,产业化的心灵学是需要警惕的。

刘少华:对,这跟心理学是完全两码事情。

窦文涛:所以我就觉得,这个人好像,你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年代,我们都信毛主席,那时候大家感觉也不困惑了。

王蒙:也不苦。

窦文涛:对,现在好像很多人去信仁波切,挖掘灵魂。

王蒙:还有一些它有高高低低的各种层次。

 

前几天,朋友圈被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罗一笑的捐款事件刷了屏,当大家都在讨论小女孩爸爸罗尔是不是在诈捐时,而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现在得白血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按照医学界公认的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测算,未来5年,我国0至14岁白血病儿童将达到5.05万名。

 

作为家长,你可能不知道,孩子平时使用的一种笔,就很可能让白血病找上孩子!

 

 

女孩苯中毒,罪魁祸首竟然是……

 

这不快期末考试了,杨女士看孩子最近学习特别用功,还特意带着孩子新买了几只圆珠笔,好让孩子多做练习。

 

在挑选圆珠笔时,女儿选中了几只有香味的,当时杨女士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心想孩子嘛,都喜欢好看好闻的。

 

可回家后,孩子在房间写作业时,杨女士走进去就闻见了一股刺鼻的香味,走近一闻才知道,原来是今天给孩子买的圆珠笔的味儿。杨女士凭经验觉得这味道不是什么好味道,就劝孩子别再用了,可孩子就是不愿意。没办法,杨女士只好妥协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孩子经常说恶心,连饭量也减少了,杨女士以为孩子是肠胃不舒服,就给孩子吃了些胃肠药,症状缓和一些后,就没再放在心上了。

 

不久,女儿在家写作业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后,杨女士被告知,孩子竟然是慢性苯中毒。

 

医生的提醒,让杨女士突然想到孩子在用的那些香味圆珠笔。为了解决心中的疑问,杨女士就把孩子使用有香味圆珠笔的事情说了出来。

 

医生听完就明白了,他告诉杨女士,很多苯中毒入院的患儿,其诱因就是吸入一些香味文具里的香精和劣质化工香料所导致的,而这种香料中含有苯和甲醛等,长期使用这类香味文具,会造成孩子慢性苯中毒,引起造血和免疫机能损伤,甚至可能会引发白血病。

 

 

实验表明:只有圆珠笔里含有苯

 

 

曾经有机构针对水彩笔、中性笔和圆珠笔进行了检测,专门针对是否含有苯系物和重金属。

 

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水彩笔和中性笔中均未检测出重金属和苯系物;而检测的几支圆珠笔则无一幸免,全部含有苯!

 

 

因为中性笔的笔芯本来就是水性的,比较流畅,而一些不法厂商,为了让圆珠笔的油性笔芯,不晕染、书写流利,竟然添加苯作为溶剂。

 

 

其实,除了含苯的香味圆珠笔,还有一些“有毒文具”,千万别让孩子碰!

 

1、塑料包书皮

 

 

在生产塑料包书皮的过程中,为使塑料柔软,通常会加入塑化剂,而塑化剂中含有的邻苯二甲酸酯,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2、彩色铅笔

 

很多孩子有咬铅笔的习惯,这很危险。大部分铅笔表面都有一层油漆,油漆中含有金属铅。而且部分厂家在木材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防腐剂等,也可能含有铅、汞、砷等其他金属毒素,尤其是一些无证小作坊制作的劣质铅笔,含铅量更高。

 

铅中毒会使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明显受损,慢慢则会危害到身体发育及智能发育。

 

3、香味橡皮擦

 

 

带有香味的橡皮擦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这些香味文具大多含有甲醛、苯等对身体有害的挥发性物质,还是少用为好。

 

4、涂改液

 

 

打开涂改液,就会有一股刺激性气味冲鼻而来,而这种刺激气味,会对孩子的肝脏、肾脏等造成长期的慢性危害。随着涂改液的挥发,其中的苯、烯等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收,轻者可引起头痛、恶心、眼鼻咽喉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损害。

 

5、作业本

 

纸张特别白的作业本,其实是添加了荧光剂。荧光剂摄入过多会对孩子视力、皮肤等产生危害,尤其是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一旦进入体内的荧光剂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发生细胞癌变。

 

如果你家孩子还在用这些有毒文具,赶紧扔了吧!

有一次,一个饭店老板推心置腹地对我说:我现在自从开饭店,自己都不敢吃烤牛肉烤羊肉串了。因为这些肉都是用嫩肉粉做的,你想啊,能把牛肉腐蚀成这样,吃到胃里面,你的胃不也给腐蚀了吗?

 

 

 

 

1

我曾经也喜欢吃肉

 

我是个素食者,这让大家很奇怪,为什么会吃素呢?

 

其实我以前不是这样的,我自己发现,我的人生几年前好像有一个转折点,之前和之后很不相同。我是东北人,东北人喜欢吃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我也不例外,那叫一个爱吃肉,什么红烧肉,锅包肉,怎么吃都不够,每到一个地方或者饭店,必问:你们家红烧肉做的如何?

 

遇到吃得地道的,我一定会把厨师请出来,指点我一下,遇到做的很差的,我会很不客气指点他一下。

 

还经常自己做,看着小火炖肉,看着颜色渐渐变得深红,心里那叫一个舒服,就等着满屋溢香呢。刚到北京那年,刚考完博士,等着发榜的时候,住中央电视台的家属楼(那里非常舒服,能看二百多个国外的电视台节目呢,住了一段时间,觉得英语水平直线上升),我就曾经一时兴起,大清早做了红烧肉,然后打电话把楼上楼下的哥们叫来,早餐吃红烧肉,大家全都晕了,哪儿有早餐就是红烧肉的啊,后来放嘴里一尝,都觉得不错,结果都给吃光了。

 

还曾经爱吃白切鸡,上海小绍兴的,以前在上海的时候,经常去吃,觉得简直是人间美味,几天不吃都觉得亏了。

 

但是,等读了博士,事情就转变了,我的很多转变都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发生的。那个时候,去食堂,总是遇到同学们吃得很简单,我很奇怪,开始以为是大家生活水平不好,吃不起肉,后来在一起一聊,敢情,这些同学都是素食主义者啊。

 

我上一届的博士,叫陈松鹤,是位北医毕业的西医高材生,结果却从头学了中医,她是位佛教徒,非常的虔诚,吃的绝对是素食,还有几位同学,有类似的经历,有的与宗教有关,有的是出于健康的考虑,结果,后来我发现,大家都吃素,我反而成了另类,最后我思考再三,终于也吃素了,这一吃,也觉得不错。

 

 

2

我吃素不是因为宗教,而是从医学的角度

 

这里,我和大家聊聊素食的事儿吧。

 

我虽然对佛教充满了恭敬,但是,开始吃素的时候,却不是因为宗教,而是从医学的角度,和同学们讨论,最后决定吃素的。

 

原因是,现在的肉问题太多了。

 

农村过去养一口猪,需要一年的时间,到了春节,才挑一个大的杀掉吃肉,这是正常的生长过程,杀一口猪,要管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能每天吃到肉。

 

现在不同了,我们中国十几亿人,每天都要吃肉,这是一大难题,怎么解决呢?让猪快长呗,于是,我们发明了很多饲料,猪吃了,两个月就长大了。

 

这种饲料里面有什么,我们想想就知道了,留在猪肉里面多少,我们也多少能猜到一些。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事儿,国外也是这样,这是全球性的,有国外的学者统计了,说目前往家畜身上使用的各种药物,包括激素和抗生素,有两千七百多种,这些药物保证了,动物可以快速、安全地长大,长得肥胖,肉多。

 

但是,各位想想,这些东西最后可都是我们跟着吃了啊。

 

除了家畜,其他的肉食也是这样,比如养虾,我前几天还听朋友说,老婆怀孕了,想吃虾,那就吃吧,于是就买了很多。其实这个虾也不安全,我知道现在都是虾池养虾了,饲养者不断地往里面撒激素,这样虾两个星期就长得很大了,我以前说过,我的一个兄弟,妻子患了乳腺癌,我问她喜欢吃什么,结果她是非常喜欢吃虾,一顿自己可以吃两盘,这里面有很多雌激素,我们知道,乳腺癌就是和雌激素紊乱相关的。

 

大家都说海参好,我也知道,那是养生的东西,但是现在也是饲养的,为了除去池子里面的水草,需要往里面撒药,这些药,海参就不吸收吗?

 

还有螃蟹,什么大闸蟹的,以前都是秋季才有黄啊,后来我发现,如今任何时候都有黄了,我的母亲曾经连着买螃蟹吃,说都有黄,我突然醒悟,这个季节怎么会有黄呢?绝对是用激素了,后来一打听,果然如此,于是坚决不让母亲再买了。

 

所以有人说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不算勇敢,现在敢吃螃蟹的人,才是真的勇敢呢!

 

 

3

其实,现在我们的肿瘤发病率已经非常的高了,与肉食相关的大肠癌的发病率就直线上升

 

不断地有朋友问,自己的小孩子怎么这么早就发育了?上次我介绍了一个朋友的孩子,去找妇科大师柴松岩给看,柴老上来就说,这是吃出来的,以后不要吃什么什么了……

 

激素会导致什么呢?以前美国对于绝经期的妇女,都主张补充雌激素,口服,后来不这么干了,为什么呢?因为发现肿瘤的患病率上来了,一研究,原来和补充雌激素有关,于是这种做法就停止了。

 

其实,现在我们的肿瘤发病率已经非常的高了,与肉食相关的大肠癌的发病率就直线上升,有报告称“北京市癌症发病情况,1996年是1955年5.2倍。”其中大肠癌增长是六倍多。

 

当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原因比较多,空气污染是主要的,食物结构的改变也是主要的。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总是听说周围的谁和谁得肿瘤了,可能有人认为这是错觉,是信息沟通比以前顺畅了吧?其实不是,这些研究数据告诉我们,现在的发病人数确实已经成倍增长了。

 

有英国医学专家考察了我们的状况后说,中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再过十年,将会是高峰来到了。

 

肉类的熟食就更没谱了,一般在做肉的时候,会放入嫩肉粉,比如烤牛肉,现在我们会发现,这些牛肉越来越嫩了,以前咬不动的牛肉,现在怎么变得入口即化了?有一次,我帮助一个饭店老板安装了有线电视,他们那里本来是没有线路的,我找了朋友,结果老板非常感激我,有一次他推心置腹地对我说:我现在自从开饭店,自己都不敢吃烤牛肉烤羊肉串了。因为这些肉都是用嫩肉粉做的,你想啊,能把牛肉腐蚀成这样,吃到胃里面,你的胃不也给腐蚀了吗?

 

这个老板说的对,嫩肉粉里面加入了一些溶解肉类蛋白纤维的物质,这些东西,对人的消化道同样是起作用的,我们的胃整天被其腐蚀,后果可想而知啊。

 

还有,有的肉类加工好以后,变得颜色很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里面添加了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以使得肉类发红,它的具体作用是使得肉类不腐烂,可以多卖几天,但是这个亚硝酸盐是可以转化为亚硝胺的,而这个亚硝胺是可以致癌的。

 

一般香肠制作的时候,添加的亚硝酸盐国家是有标准的,但是小商小贩自己做的话,那可就没有标准了,为了多存放几天,他们是敢多添加一些的。

 

我经常看着卖熟食的大盆里面,肉类都是红红的,心想,我的天啊,放了多少的亚硝酸盐啊。

 

这些问题想多了,就会觉得现在的肉其实和以前的肉不一样了,里面人工添加的东西太多了,虽然这样肉类的产量大了,我们都可以吃得起了,但是代价也大,里面有着很大的风险。

 

我觉得这是政府的两难抉择,一方面,老百姓要吃上肉,全国人民都要吃肉,如果一年养一头猪,那大家就都要嚷嚷了,我们怎么吃不上肉?可是,现在这么吃,未来的问题也很多,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提高,这是政府没法来说的,难道政府会号召大家都不吃肉,所以,还是我们自己清醒一些吧,少吃些肉,保护我们自己。

 

蔬菜里面虽然也有农药等问题,但是,比肉类少多了,一般农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性退减,而且很多蔬菜是非常便宜的,不值得放太多的农药,所以比如大白菜、大萝卜等是比较安全的。

第 8 页,总共 23 页

网站介绍

观光网,一份认识世界的旅游杂志。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图片文章

消息订阅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 订阅我们最新消息。